央广网北京8月9日消息(记者贡婉莹 孙鲁晋)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焕发出勃勃生机,各项事业都实现了整体跨越,创造了雪域高原上亘古未有的奇迹。8月9日起,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雪域欢歌70载 西藏启航新时代》。

今年6月25日开通运营的拉林铁路,是西藏高原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在建的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屋脊的交通进入“复兴号”时代,实现了藏东南地区人民“坐上动车去拉萨”的梦想,也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女士们先生们,列车前方停车站是山南站,请您提前做好下车准备……”

清晨,从“日光城”拉萨出发,1小时10分钟便可到山南,3个多小时可抵达被誉为“雪域江南”的林芝。这是一列通体绿色的复兴号高原动车组,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高原绿巨人”。

复兴号高原动车组(总台央广记者 贡婉莹 摄)

复兴号飞驰在高山峡谷之间,森林、草甸、村落、牛羊纷纷映入眼帘,许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就在车窗外,如电影般一幕幕放映。乘客们纷纷掏出手机,将不断变换的美景定格下来,上传到网络与家人朋友分享。

今年36岁的卓玛家住林芝工布江达县。家门口的铁路通车后,她特意带着80岁的爷爷奶奶体验高原动车,去拉萨旅游,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坐火车。与汽车相比,乘坐动车几乎节省了一半时间。卓玛说:“以前去拉萨只能开车,要五六个小时才到,现在坐火车方便了,三个小时到拉萨,环境也比较好,我也是第一次坐火车,带着爷爷奶奶到拉萨去玩。”

36岁的卓玛带着爷爷奶奶去旅游(总台央广记者 贡婉莹 摄)

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许多人坐车要颠簸几天几夜才能走完从林芝到拉萨这段路程。如今不仅时间缩短,出行体验也有了大幅提升,许多外地乘客慕名而来,坐车打卡。来自广东的唐女士便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以前)交通都不是很方便,旅行会比较麻烦,现在拉林铁路刚建好,我们就坐了这一条线。用这位小朋友的话说,就是很‘豪华’。”

车厢顶上,淡蓝色的灯带装饰了白云图案,与窗外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车窗则是专门加入了一层防紫外线的4层玻璃。来自北京的钱先生在车厢里做了个小实验,测试列车运行的平稳性。“我觉得车开得很稳,上车的时候接了一杯水沿车窗放着,基本上还是比较平稳,中间过了很多隧道,水杯基本比较平稳,也侧面说明,在高原建铁路,我们国家的铁路建设水平相当出色。车厢里有WiFi,挺方便,发微信、发语音,都没问题。”钱先生说。

拉林铁路蜿蜒在青藏高原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东南谷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环境最复杂艰险的电气化铁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线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相对高差达2500米。为了保障旅客的安全出行,全列车都采用弥漫式供氧。列车长刘梦娇此前是青藏铁路普速列车的乘务员,如今亲眼见证“复兴号”动车组开上“世界屋脊”。“我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我们的坐席底下都有一个供氧口,而且我们车体的空调是弥散式供氧的,开车以后全列车都打氧,这个就是针对高海拔列车的。”刘梦娇说。

乘务员示范紧急吸氧(总台央广记者 贡婉莹 摄)

如遇突发紧急情况,每个座位下方都配备紧急吸氧口,操作过程也十分简便。“当旅客有需求时,我们会第一时间到乘务室取吸氧管。用磁吸钥匙打开面板,将吸氧管插入吸氧口,旅客使用完之后将面板合上。”乘务员示范说。

拉林铁路也是一条世界级的景观长廊,像一条美丽的项链,串联起雪山湖泊、宫殿寺庙等难得一见的壮丽风景。为方便沿线农牧民出行,拉林铁路每十几公里就设置一个车站。一座座车站各具特色,仿佛项链上的璀璨明珠。

刘梦娇说:“很多旅客都是慕名来旅游的,我们也会担当一个小导游的角色,给旅客介绍沿途的景点。”

山南站站长伊万福介绍,动车组采用的是双源动力模式,列车两端分别是电力动车和内燃动力车。当电力没有外部来源的时候,可以在三分钟内转到内燃动力模式,保障列车稳定运行。“这也是考虑到高原桥隧比例较大,桥隧比例占到75%,应急救援上有难度,直接是双动力。电力机车一旦停摆,内燃机车马上启动,列车不停运。这也是国铁集团的首创,也是第一次开上青藏高原。”

70年,从“不通公路”到迎来“神奇天路”,从“轨道时代”进入“动车时代”,英雄儿女在雪域高原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传奇。

穿行在“世界屋脊”上,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仿佛飞速奔跑的“绿巨人”,翻山越岭,追风赶月,沿途留下一路笑语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