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8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网约车平台从诞生到发展,经历了不少辛酸和波折,但在各方努力之下,这个新兴行业走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随着我们告别了高额补贴的时代,网约车市场似乎也迎来了发展瓶颈,不少网友也调侃,现在的网约车平台是“涨价没商量”。

对于消费者来说,出行成本变高可能会让他们改变现有的出行方式,而对网约车司机来说,收入的不涨反降,则会让他们再度审视自己的职业前景与未来。那么对于网约车市场来说到底怎么做才能实现多赢呢?什么样的策略才是突破行业瓶颈的最优解呢?

(图片来源:CFP)

如今,打车出行是百姓刚需,互联网约车是大势所趋。然而近些年乘客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打车费用越来越贵了。在浙江安吉工作三年的刘晓董告诉记者,自己平时都是打车上下班的,这些年车费的确略有上涨。他说:“确实有(上涨),其实我打车算是次数比较多的,我记得刚开始安吉网约车好像是8块钱,后来到8块5,现在又到9块钱,也没有涨多少,对于我们这些出行刚需的朋友,涨个一两块,就算再涨多一点,我们该打还是得打。”

消费者打车变贵了,那么是否意味着司机师傅们的收入会随之上涨呢?

在浙江开了3年网约车的马师傅说,作为全职的网约车司机,虽然现在乘客的打车费用增加了,但因为油价上涨以及较高的平台服务费抽成等因素,收入并没有增加。马师傅表示:“现在平台对我们每一单的抽成基本上是快车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八,就拿起步价八块五毛来说吧,我们到手是六块七毛的样子,拼车单的抽成会稍微高一点,百分之三十的样子。最近天气热了,乘客需要开空调,油价也上涨,我们跑车成本也增加了一些,收入肯定比以前少一点了。”

网约车平台服务费,也被许多司机称为“抽成”,就是乘客实付车费和司机实收车费之间的差额。按理说,这笔费用企业收起来无可厚非,但是真正的问题是,到底企业的抽成比例是多少,就连天天从事这项业务的司机师傅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在安徽合肥开网约车的司机周师傅说:“我感觉我从来没有算出过具体数字,一般情况下好像是在30%-40%之间,具体数字,我感觉好像平台随它心意吧。”

随心所欲的抽成比例,确实让周师傅和身边的网约车司机感到吃不消。周师傅说:“肯定吃不消了。我们投入一辆车十几万,每天从早班早七点至少要开到晚上七点结束,一天能开十几个小时,一天的流水毛收入300块都不到。还没有去除燃油费用、保险费用、车损费用,还有人工都没有去除。他们抽走的全是纯的,剩下60%多,就算70%吧,挣不到什么钱。”

据司机介绍,现在平台服务费的比例越来越高,少则20%-25%,经常会在35%左右,最高甚至达到50%。如果按25%左右的平台费计算,专职的网约车司机如果每天工作10小时,刨去平台服务费、油费等固定费用之外,每月的收入大约在5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网约车司机赚的完全是辛苦钱。

这笔抽成的糊涂账让司机师傅们头疼不已,不过从政策端来看,乱抽成的口子已经开始收紧。今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2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案就网约车相关问题提出了对应举措,包括引导平台合理化抽成等问题。

但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看来,目前抽成合理化仍然处于“政策引导阶段”,网约车平台不明晰的抽成机制,其实正是在利用政策空窗期来打“擦边球”。他说:“尽管我们有相关的规定,但是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细则,没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出来。这也是这些网约车平台,现在在利用一个政策空窗期,打擦边球的效果。”

欧阳日辉表示,出行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从定价到平台抽成都应该由消费者和司机共同参与协商。“大家共同来协商论证,然后确定一个合理的机制和合理的价格。因为我们是市场经济,这是公共服务,应该要平衡多方的利益,让大家都能够达成一个相对一致的看法,才能有助于业态的健康发展,才能赢得消费者和相关利益方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