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回信,对他们提出勉励和期望,并向北体大全体师生和正积极备战奥运等赛事的运动员、教练员致以诚挚问候。

奥运冠军郑姝音,正是北体大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的一员。现在她正全力备战东京奥运会。

对话人:

郑姝音 国家跆拳道队运动员,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项目女子+67公斤级冠军

杨扬 前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2002年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冠军,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

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你在忙什么?

郑姝音:最近我们转训到了五指山的训练基地,在这边备战东京奥运会。每天的训练还是很紧张,赛前压力比较大,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也会大一点。我本身获胜的欲望比较强,所以也给自己一些压力,动力也比较足。

杨扬:我们按照冬奥会的筹备工作计划在往前推进工作。春节期间我们进行了雪上项目的测试赛,4月初又进行了冰上项目的测试赛,尤其在赛事运行层面上,把整个团队重新梳理了一遍。虽然是测试,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断磨合,能将赛事筹备得越来越好。另外,在磨合过程当中,我们也看看怎么能够为运动员做更好的服务。

“我的责任就是去赢”

杨扬: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我自己可能平常生活中是比较平和一点的,这在赛场上有时候会成为我的弱点,我自己也很清楚。所以我会在赛前不断提醒自己,当运动员,你的责任就是去赢。我会在赛前告诉自己,四十几秒自己要像母老虎一样,让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具备去夺冠的心态。祖国荣誉、国家自豪感其实一直都在我们心中,运动员群体从小都是受这样的教育,为国争光。这样的目标或理想会让你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神圣,在关键的时候会给你非常有力的支撑。

杨扬在2002年冬奥会为中国实现冬奥金牌零的突破后身披国旗庆祝(央广网发 图自杨扬个人社交媒体)

郑姝音:跆拳道项目是对抗性项目,平时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在旁边一直很辛苦,还有很多队友以陪练的身份默默付出。因为我要打比赛,一些队友可能近期没有比赛,他们就会在训练场上模仿对手,跟我对抗,默默地付出,让我很感动。如果比赛没有拿到最好的结果,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教练,还有我的队友们,这些力量给我支撑,我必须要赢。

郑姝音在2016年拿到里约奥运会女子+67公斤级冠军后庆祝(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杨扬:平常和队友在一起,大家并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表达相互的支持,甚至我们个人项目还都是竞争关系。我记得我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第一块金牌迟迟拿不下来,冰雪人都觉得不应该了。我第一项失败了以后,全队当时对我的鼓励,每个人都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那一刻你会有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你会觉得这个事我得扛过去,那份责任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他们,我也要把金牌拿下来。

进高校,并不是走过场

郑姝音:我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后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学校考虑到我们专业运动员每天训练比较紧张,所以我们的课程是根据训练时间来安排的。比如我是上午、下午训练,晚上去听课。我觉得通过在冠军班的学习,相关知识对我现在训练帮助是非常大的,我这一届的成绩比上一届会更稳定。

郑姝音在北体大的课余生活(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杨扬:我是2002年冬奥会结束以后申请去了清华,3月份申请,到8月底快开学了才通知我去面试。那5个月他们一直在考察我是不是一个“能够当学生的奥运冠军”。

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缓冲。有两点,一是给自己充电,去学一些知识;另一个就是给自己一点时间,因为每一位运动员退下来都会遇到一个转折期、困惑期,哪怕是奥运冠军。这个时间对我来说差不多有两年。但一旦你有了目标,哪怕是顶风,也能迎风而上。好在,做运动员的就不怕挑战。

冠军不是谁都能当,体育却属于所有人

杨扬:做了母亲以后,我就知道如何用运动去支持孩子的成长。现在我们提到健康中国,讲到社区、幸福、身心健康、教育,都涉及体育,它是一项社会属性非常强的活动。体育还能唤醒大家对一些问题的意识,比如性别平等、无障碍设施建设,它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杨扬陪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央广网发 图自杨扬个人社交媒体)

监制/高岩

策划/沈静文

记者/郭明 朱宏源 杜希萌

编辑/钱成 王远 李行健 杨森

鸣谢:中国跆拳道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