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内蒙古呼伦贝尔的鄂伦春是中国最后一支狩猎民族,广西毛南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引领下,这两个民族所在的旗县都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并迎来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

  在我国最北方大兴安岭深处的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同胞正欢天喜地过春节,这是鄂伦春自治旗摘掉贫困旗县“帽子”后的第一个春节,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村民杀猪宰羊庆祝幸福美好生活的到来。猎民郭丽英一家人一直忙着灌血肠、剁肉馅、炖手扒肉,人人笑容满面。

  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大家围坐在一起,聊着一年的收获,互相祝福。

  吃完晚饭,一家人围着篝火跳起了民族传统舞蹈。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曾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旗县。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带动,乌鲁布铁镇食用菌包生产基地投产三年,用工优先吸收当地贫困户,许多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齐奇岭村村民刘景双在政府无息贷款的扶持下种植食用菌,每年有了4万多元的纯收入,从贫困户变成了食用菌种植大户。他说:“现在行了,有盼头了一年,做菌也增加了。”

  目前,鄂伦春旗已培育出食用菌、中草药、村级光伏、牛羊养殖、庭院经济等扶贫产业,仅食用菌产业就帮助了1200多人稳定脱贫。全旗还建立了防止致贫返贫机制,贫困发生率由52%降到0.018%,去年摘掉了贫困旗县的帽子。乌鲁布铁镇红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何祯介绍:“在产业的带动下,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指数可以说是节节攀升。”

  过年了,广西河池市环江县下南乡波川村的集市格外热闹,70多岁的村民谭金书说,家里通上自来水后,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以前我们都是吃沟里的水,吃水就不卫生。一般旱,30天不下雨,没有水。几十年了,困难呐。”

  环江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前这里极度缺水,导致贫穷落后。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当地开工建设下南乡集中应急供水工程,建成覆盖乡镇村屯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解决了群众生活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有水了,三年时间,桑蚕、香猪、油茶等特色种养殖产业就发展起来了。驯乐乡村民卢杨请说:“以前我们刚种植时是500亩,现在我们通了水了,扩建(到)了2000亩。”

  去年5月,环江县脱贫摘帽。如今,当地群众欢天喜地迎接脱贫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孩子们也把喜悦都带到了今年广西少儿春晚的现场。“代表我们整族脱贫以后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长大后一定要让毛南族变得越来越好。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