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国家各部委如何落实?

  中国之声权威访谈系列报道《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1月3日推出《科技要自立自强》,访谈对象:科技部部长王志刚。

  央广网北京1月3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王志刚表示,只有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形成应对风险挑战的抗压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王志刚说:“我们要通过科技自立自强,使我们的发展有高质量,使我们在国内市场上能够通过高水平的科技供给形成我们在产业和产品方面的高水平提升。另外,只有中国国内市场达到更高水平,它对整个国际市场才有更高的吸引力,更高的影响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王志刚表示,举国体制是在特定领域实现国家意志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世界主要创新大国在战略高技术领域都采取过集全国资源、举全国之力的做法。新型举国体制与采用市场的方式推动科技发展也并不矛盾。王志刚介绍:“中国有‘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活动由国家来组织,美国像曼哈顿工程等等也有这样的活动。当然,我们讲举国体制并不是说所有项目都采取举国体制,还有一些采取市场经济制度的方式,有一些采取对科学家本人自由探索的一种尊重和支持服务,它是多种方式。举国体制只是针对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在国家安全方面一些重大关键的项目和工程所采取的一种科技攻关的组织方式。”

  基础研究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底蕴和后劲。近几年来,科技部强化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更加注重“从0到1”的原创导向,大幅提升基础研究投入,2019年达到1335.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例首次超过6%。除了经费,科技部还将对基础研究从哪些方面予以支持?王志刚表示:“基础研究方面要把问题的提出作为重点,什么是基础研究的问题?这是一个难点,也是个重点。不要严格区分哪些是搞基础研究的,哪些是搞工程的,哪些是搞技术的,哪些是搞高新技术产业的。另外,做基础研究的人,一定要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才有可能在大脑中间有自己的世界。从国家来讲,对基础研究加强支持,使他们心无旁骛,甘坐冷板凳,这样才有可能在基础研究方面真正提出好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成果。”

  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科技创新离不开“国家队”的攻关,但也不能忽视企业的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科创板上市科技企业超过200家,总市值超3.2万亿元。王志刚表示:“只要是愿意从事科技创新的企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营造一个更好地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包括在法律方面,在政策方面,在社会氛围、文化等提供一个好的生态。同时在国家的一些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要更加鼓励企业承担一些任务。”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王志刚表示,下一步,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将围绕“人”来展开,一方面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王志刚说:“评价更多的不是看‘帽子’,不是看你的资历身份,是要看你是不是真正从事一线,是不是真正在科技上直接作出了一些贡献。同时,你是不是真正去为国家、为一些产业经济发展、安全保障提供一些关键作用,这些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有一个能够在基础研究走在前面,能够为世界科技作出中国的贡献。”

  当前,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深刻变化,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博弈的角力场。王志刚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有力应对风险挑战,迫切需要打造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王志刚表示:“顶层设计里面要有统筹考虑,要打好基础,包括基础研究,包括产业经济、国家安全等方面。现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像元器件、基础软件、材料等也要做好。然后要以一些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这样才形成一个顶层设计来拉动基础支撑和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的科技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