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0月31日消息(记者周洪)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30日在上海开幕,共有137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获得者参加,阵容堪称史上最强。

  各国科学家借助论坛平台发表主题演讲,呼吁国际合作,探讨人类科技与命运发展。当今世界面临多种共性问题,在世界顶尖科学家们看来,如何集聚全球顶尖科技力量,让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最强大脑”齐聚上海,将带来怎样的科创新动能?

  一场面向人类共同命运的科技盛会30日在上海如期开启。虽然遭遇疫情,今年参会的科学家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较大幅度增加。分布在四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137位世界顶尖科学家、200多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将在三天的会期“云”上相聚。论坛期间将有130多场科学家独立演讲、70多场主题峰会,大部分活动将通过网络向公众直播。

  与会嘉宾认为,各国科学家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开展新冠肺炎药物、疫苗、检测领域的研究合作,让科技创新更好造福人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说:“科学是国际性的,它是我们的共同基础。人类面临生存威胁,科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它是人类进步的希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发表演讲,他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大环境,当前人类需要的是摒弃分歧,共同面对。他说:“我所认识、知道的科学家,包括今天(30日)会场和网上参与论坛的诸位,无不为应对疫情做了大量的研究,或者提供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钟南山说,基础科学领域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他说:“大家知道,这只是一支温度计,它是国家科学发展成就和社会整体科创环境长期客观的一个反映。”

  图灵奖得主、“硅谷教父”约翰·轩尼诗教授则从AI智能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为医疗带来的改变。他说:“医疗诊断方面,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来做很多的诊断,并且可以在大流行发生前就有所准备。”

  论坛上,6位诺贝尔奖得主也通过虚拟技术实现同台演讲,呼吁国际合作,应对这场全球性威胁。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表示:“21世纪需要全球合作,人类才能在地球有限资源下得以生存。”

  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还将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座谈会、莫比乌斯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科学T大会等多场主题活动。此外,11月1日,上海国际传媒港首届“科学嘉年华”还将推出青年科学家TED、大师分享会及“我是小科学家”互动展系列活动。作为疫情以来最大的一次科学界盛会,近140位顶尖科学家们对未来也充满期待。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终身教授陈赛娟说:“怎么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到临床为临床服务,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够在这个场合和顶尖科学家们进行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解剖学家苏国辉说:“我们国家能有这么大的力度在上海举办这样的会,这是为人民的健康未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

  正如苏国辉院士所说,在中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一如既往。开幕式上,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揭牌,同时,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云启幕”。未来,“最强大脑”们将在这个社区做邻居。这一社区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将集聚全球顶尖国际组织总部、顶尖科学家创新实验室基地,形成具有强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区。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秘书长王德宏说,社区面向国家重特大需求,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学等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将“最先一公里”优势转化为“最后一公里”的发展动能,将顶尖科学资源与医院、学校等配套建设融合起来,打造最符合创新规律的空间载体。

  “已经有4个顶尖科学家明确实验室要入驻我们顶尖科学家社区来,还有20个顶尖科学家会陆续入驻。我们希望通过引进国际顶尖科学家实验室,把他们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和他们的科研成果带入中国。”王德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