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始自上个世纪90年代的石灰岩盲目开采,已经让余村满目疮痍,砖厂、水泥厂、石灰窑随处可见,矿区烟尘漫天,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说:“一定不要说再想着走老路,还这样迷恋着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历了初期的“修复即是保护”的阶段,如今“两山理念”的浙江实践更多聚焦在了“如何转化”上。当越来越多的国际环保奖项颁给“中国浙江”时,这里依旧不停地酝酿着变革与创新,奉献着惊喜和思考。

  久久为功,时代记录下的影像里,有一群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山水间,年轻的他们走来了,留下了。他们的事业“新潮、时尚、国际化”,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两山理念”的硕果,更看到了未来。

  “两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之际,中国之声推出系列策划《山中青年》:第一篇《嘉木情深》。

 

  山之语:《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天目山高处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故曰天目”。山下有苕溪,茶圣陆羽在此写就《茶经》,1300年茶香不绝。

  央广网湖州8月1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少量的青柠、糖浆、朗姆酒,在雪克壶里摇晃二十多下,加上泡好的安吉白茶,饰以新鲜的柠檬片,十分钟不到,一杯色香味俱全、时尚新潮的莫吉托新制茶饮摆到了客人面前。

  茶饮店“茶山遇见你”坐落在安吉县城,现场调制茶饮的正是店主贾伟。常有人说看贾伟调制新茶饮,就像欣赏调酒师在调制鸡尾酒。

  贾伟:莫吉托这款酒,用安吉白茶加入我自己的创新。当时喝莫吉托时感觉非常爽口,这种气息无形中与安吉白茶带来的气息很象,就想着能不能把安吉白茶融入进去,就尝试了,发现味道确实挺好的。

  顾客:这个味道第一次尝到,有点甜,很清新,很好喝。

  开一家茶饮店,是贾伟茶业发展的最新探索。店名“茶山遇见你”,说得正是家乡的天目山。

  贾伟从小在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长大。家乡的茶园就是他儿时最好的乐园。他的记忆里,守着绿水青山的父母,因为茶卖不上价钱,只能靠到城市打工维持生计。贾伟说:“那个时候茶产量小,还算不上经济作物,卖不上价钱,自己家里喝。”

  贾伟大学本科考取的是浙江师范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他做梦都没想到,毕业五年后,2013年又回到家乡,接过父亲的班,当起了“茶二代”。贾伟告诉记者:“我在外面创业,也没有想象那么顺利,成本也比较高,那时候父母就说‘你看看我们这个茶叶现在也发展挺好的,要不回来看看’。”

  安吉白茶形如兰蕙,味清香且持久,在浙江小有名气。贾伟回乡的那年,村里正在收紧政策,不准再开新的茶园。因为过度种植茶叶,天目山部分山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重。村里把不适合种茶的地方恢复成了原来的山林环境。

  刚开始创业,贾伟想要扩大规模的思路被掐断了。事实上,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两山理念”的实践中从没有停止出现过。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中,指挥棒始终掌握在“人”的手中。贾伟在他29岁那年,做出了他的选择。

  “我点的青柠安吉红,应该放的是柠檬和红茶,所以口感有茶的清香味,再加上青柠,夏天喝着挺清香、挺爽口的。跟奶茶相比,更偏向于茶的清香。”这位顾客口中的“安吉红”从无到有,是贾伟用安吉白茶研发的新品种。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少,不容易发酵,做红茶很难。贾伟父亲贾小明回忆:“第一次做红茶试验的时候,一锅茶五六千块钱,搞坏了,扔掉。那时真心痛,我们要干一年,就往水沟里倒。”

  贾伟严格控制茶苗过程中的施肥,相比父辈对茶山有了更科学的保护。他也在采访中直言,他的创新更要感谢父辈的主动改变。贾伟说:“一个产业的发展,不可能说老一辈完全不变,年轻人啪啪变掉,这是很难(成功的)。现在很多茶山还是老一辈在管理,如果他们不想变,年轻人想变是很难的。把这个功劳都拉到我们身上有点牵强。”

  经过数次不同工艺的试制,在攻克了红茶关键的揉捻和发酵工艺难题后,贾伟成功了!现在他和他的团队制定了白茶和红茶的标准化生产,不但让茶业拿到了食品生产许可认证,还创立了自己的茶业品牌,推出了定制茶和新型茶饮。

  在贾伟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90后、95后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据黄杜村委今年的保守统计,从黄杜村考出去的大学生,85%以上选择了回到家乡就业。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回来的人数远比当初送出去的大学生还多,因为儿子出去带回了媳妇,女儿出去带回了女婿。原本城市里的打工者、白领,甚至是高管,已然变身天目山里的新生力量。

  世代古老的茶园也因他们的回归,出现了“茶园旅店”“茶园骑行”“茶园采摘”“茶园文创”……

  南方有嘉木,苍山情深深。2018年4月,贾伟和黄杜村的19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件事作出重要指示。

  两年来,贾伟和村里的年轻人,多次到贵州、湖南、四川等地手把手教当地老乡种植茶叶。今年3月,由他们捐赠的安吉“白叶一号”第一次在贵州普安县开采茶叶,2000亩茶园短短几天采摘量就达3000多公斤。贾伟说:“不是把苗给人家就行了,要把它种活,还要帮助他们种植、培育,然后传授经验,甚至帮他们建立自己的品牌。”

  走在自家百亩茶园里,眺望满山遍野的垄垄翠绿,闻着茶园特有的清香,贾伟满脸是青春的自信,满眼是未来的畅想。贾伟说:“它输出的不仅仅是个产品,还应该是种理念、一种茶叶的生活。提到我们安吉,提到黄杜,想到的是住到黄杜、住到安吉的民宿中,眼中看到的是万亩茶海、一片竹林,然后喝着一杯茶,享受这种青山绿水给你带来的宁静、抛弃了烦恼的感觉,特别放松。我希望未来是这样的。”(记者王权 陈瑜艳 李谦 浙江台记者吴迪 叶树刚 安吉台记者施亚军 郭彧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