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1日消息(记者车丽 梁明星 李楠)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四月是第32个爱国卫生月,因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主题为“防疫有我,爱卫同行”。全国爱卫办等部门号召全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一个普通人都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疫情之下,大家该如何发挥作用?至少可以做到的是:管好自己。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向不卫生不文明的饮食陋习宣战等。那么,各地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在安徽省巢湖市散兵镇,保洁员每天到责任区对农贸市场、公厕等公共场所全方位消毒杀菌。巢湖市农环办负责人韩金明介绍,疫情防控期间,2714名保洁员全部在岗履职,清扫保洁实现网格化,抓好公共场所消毒,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始终高标准高质量地运行。韩金明说:“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务院、省、合肥市确定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目标,在健全运行模式上不断创新,在提高运行成效上狠抓落实,高标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精心打造巢湖市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模式升级版,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目前,合肥住宅小区也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爱国卫生运动,针对小区卫生环境死角、垃圾分类投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集中整治。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物业处工作人员谢宝章表示:“每个小区每个礼拜都有一次专项集中整治,对公共楼道、公共绿地、地下车库、楼顶平台这些公共区域进行整治,重点清除楼道杂物、卫生死角,包括僵尸车、陈年垃圾这块,规范各类车辆停放,清洁园区景观水系,严格垃圾分类投放,积极开展蚊蝇虫灭杀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180万环卫工人、700多万物业服务人员、60多万城管执法人员在完成好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都承担着疫情防控的应急任务。各地以城乡的垃圾、污水、厕所的整洁卫生等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的管护,推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同时,聚焦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卫生防护,山西省所有学校实行错时取餐、分开用餐等方式,控制同一时间进餐人数。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刘建国表示:“对食堂环境卫生、从业人员情况等进行全程跟踪检查。特别要求,学校食堂不得提供剩饭剩菜,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野菜、野生蘑菇等高风险食品。”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卫生监督所王继伟表示,目前,由山西省卫健委派遣的学校疫情防控指导员已全部入驻学校,协助校方完成疫情防控工作。“入驻学校以后,我们主要和学校的相关领导、校医一起,对学校防控的相关预案、制度、流程进行梳理,补充完善,同时对学校的教室、食堂、宿舍,包括教师办公室等教学和生活环境,进行消杀等疫情防控措施的排查。”

  疫情发生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成为了公众心中的防疫“法宝”,就餐使用公筷等文明习惯也逐步常态化。山东省发布了分餐制与无接触供餐省级地方标准,提出了“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和“分餐自取”三种模式。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副处长马晓鸥表示:“在标准中提出了首倡家庭分餐的理念。家庭分餐应当说是我们改变餐饮习惯、落实分餐制要求的一个根本,如果我们能够从家庭做起,落实分餐要求,必然会带来社会公众分餐餐饮习惯的改变。”

  随着疫情形势稳定向好,江苏省南通市餐饮业已恢复堂食,南通市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顾建华介绍,公勺公筷的倡议对加快餐饮行业复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提倡公筷公勺,按菜品数量或用餐人数配备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筷,一汤一勺。要求餐饮企业在餐厅张贴宣传海报,播放电子屏,并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确保健康饮食不交叉感染。这一倡议得到300多家会员企业、餐饮企业的积极响应。”

  今年的爱国卫生运动,针对环境卫生整治,更加突出了服务于传染病防控。聚焦社区、乡村、车站码头、公共交通工具等重点场所,关注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小餐饮店等薄弱环节,针对南北方不同的传染病流行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为传染病防控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环境的卫生状况,为疫情防控奠定了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发动,引导每个人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健康治理,形成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