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究竟“优”在哪里?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还应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特邀百位专家纵论优势、聚焦发展。今天(21日)推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守正与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读专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

  开篇立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国家七大战略之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增进各区域人民福祉,满足各区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有问必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面对两个百年的交汇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怎样才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赵艾: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从守正与创新的角度谈点看法。所谓“守正”就是“坚持和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已经定型,可以制度化的理论和实践,要毫不含糊地坚持和巩固。这是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四梁八柱,是“承重墙”,装修不能动,动了可能会出大问题。实施区域发展,从空间格局看,已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五大战略构筑成的基本格局;从补短板角度看,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从城镇作用看,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内容丰富性看,比如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等内容。

  对于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必须坚持和巩固,而对于需要完善和发展的地方,则应坚持创新推动解决。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如何理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创新”?该怎样创新呢?

  赵艾:关于创新,我的理解是在坚持守正,就是不动“承重墙”的这种情况下,根据形势与任务、目标与要求,需要有可能进行与时俱进的装修。深化改革,要继续对“非承重墙”需要改的能改则改、能动则动。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甚至可以搞点“加建”。当然,“加建”的部分一定要与整体设计和整体风格相协调,不能乱“加建”,更不能搞“违建”。总之,在守正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要善于找到腾挪的空间。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创新”如何阔步前行?

  赵艾:解决上述“分化”问题,从政策角度看,需要梳理并完善现行分化管理的差别化区域政策,解决区域政策的“碎片化”问题,提高区域政策的互动性、互补性、协调性。一是梳理并完善经济功能区优惠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设立了一大批不同类型的经济功能区,均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确实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应该也必须进行梳理,及时推进政策的废、改、立;二是梳理并完善主体功能区调控政策。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化发展。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再搞整齐划一的“一刀切”;三是梳理并完善针对特殊类型区的援助政策。从依托大区域的板块转向精准的小区域范围,目的也是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细化区域政策尺度,针对不同地区实际制定差别化政策,但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区域一体化发展,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公平竞争,防止出现制造政策洼地、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在区域经济发展守正创新之路上,下一步,要如何去走?

  赵艾:一是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必须坚决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清除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市场壁垒,确实要建立各区域之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就是高标准市场体系;二是要深化区域合作机制,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发挥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作用,提高他们的承载发展要素的能力;三是创新区域互助机制,重点要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等帮扶力度,主要目的是增强后进地区,能够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造血功能。

  数说优势

  数据显示,区域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以吸收外资为例,根据商务部数据,2019年前10个月,长江经济带实际使用外资3683亿元,增长8%,占全国比重达49%。国内区域布局优化,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13.8%,高于整体出口8.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成效显著。2018年末,京津冀法人单位在区域内跨省(市)的产业活动单位1.6万家,占区域内产业活动单位总量的5.5%,比2013年末增长180.2%。(记者张棉棉 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