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究竟“优”在哪里?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还应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特邀百位专家纵论优势、聚焦发展。今天(15日)推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创新的有力驱动》,解读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吕薇。

  开篇立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和政策,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有问必答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在实践过程中,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什么?

  吕薇:首先我们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根据我们现在的创新的情况要补短板,补短板很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体制机制方面,我觉得最关键的首先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和技术路线的企业公平竞争;要建立审慎包容的监管体系,要使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模式,允许他们先行先试。

  现阶段,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治理结构与功能的匹配仍需改进,产学研的职能定位时有错位。针对这些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产学研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呢?

  吕薇:在2006年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当中就提出了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次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说明产学研结合要向更纵深去发展。从国际上来看,大部分大学它的成果转化有专业的技术转移中心,为什么?因为技术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市场、融资和未来的市场开拓都要有一个综合的考虑,但是大学老师很难去掌握这么多方面的知识,所以下一步产学研深度融合,我觉得关键可能还是要对产学研进一步地明确定位,各司其职。

  知识产权可以说是打开创新发展的“金钥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健全,在保护知识产权和环境营造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未来,我国如何做才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

  吕薇:近些年来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个就是在立法方面,不断地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比方说现在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都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第二个就是我们对执法加强了力度,和国际上相比,中国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是双轨制,有中国的特色,一个是司法保护,另外一个是行政执法。现在有一些国家也觉得我们的行政执法是很有特色的。现在应该说我们是一个知识产权的大国,比如商标和发明专利的注册和申请量,我们已经连续多年是世界第一了。但是我们下一步是要如何提高知识产权的质量和它的产业化应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建立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实践中我们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让更多科技成果惠及老百姓呢?

  吕薇:过去我们可能政策比较重视的是在供给侧鼓励你去投入的政策多一点。但是实际上创新了以后,我们还需要需求侧的政策,为什么讲需求侧,因为要鼓励大家去用。中国创新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有巨大的市场,比如我们的互联网企业,像阿里巴巴、腾讯为什么在短期内能够发展那么快?一个就是说它们的模式和产品或者服务是市场需要的。另外一个我们有7、8亿的互联网用户,这是个巨大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模式很快就能大规模地发展。

  数说优势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量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一;研究开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18%,超过部分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近年来专利申请量持续居世界第一。此外,我国创新型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快速提升,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占全社会的比例超过75%,企业科研人员数量占比超过70%,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中,企业占比超过60%,涌现出华为等一批创新型企业。未来,创新发展将为全社会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记者冯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