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运,是每个新年伊始中国的头等民生大事,是亿万中国人的年度大迁徙,牵动着四方脉搏各行各业。这条春运路总是最生动最鲜活地讲述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一年的努力和收获。

  10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你不知道的春运》,讲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为春运默默坚守的人们,是他们,在寒冬里,温暖着我们的回家路。《你不知道的春运》今天(13日)推出《Ⅰ级高风险隧道里的“蒙面侠”》。

  央广网贵阳1月13日消息(记者张兆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都是采用AT供电方式,由电力机车上方的架空接触网,向动车组供电,驱动动车前进。按照相关技术标准,为保障高铁供电稳定可靠,需要在规定距离内设置供电分区所或变电所。

  贵州省黔南州境内的三都隧道,是一条Ⅰ级高风险隧道,是贵广高铁线路中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工程之一。在三都隧道内,也设置着供电分区所。在复杂的隧道环境下,贵阳供电段的检修人员要戴防毒面具、防尘口罩才能进行工作,他们被称为隧道“蒙面侠”。

  冬日的黔南州,潮湿阴冷。这天,贵广高铁三都隧道分区所备用设备发生跳闸。刘杰静和工友们接到任务,开始集结。晚上10点30分,10人组成的检修队伍收拾好装备,乘工程车出发。刘杰静是贵阳供电段都匀东运行工区的工长,他要经常利用夜间高铁运行的“天窗期”给区段内的变电所“做保养”。不少变电所“藏在”数公里长的隧道里。

  黔南的冬天,经常会下冻雨。一脚油门儿的功夫,小雨不期而至,车外温度在0度左右徘徊。雨中,车子在泥泞的山路上行驶了几十分钟,来到洞口。刘杰静说:“这是第一道门,里面有6个门,我们进的是最后一个门。”

  又是一次装备清点。刘杰静和技术员李谦两人给队员们反复强调,检修过程中绝不能将物品遗漏在隧道内。这样的工作,他们至少还要做3次。

  刘杰静:自己带进去的,自己把它带出来。

  李谦:任何一个螺丝螺帽都不要遗留在线路里面。高速列车运行,冲击力非常大,会影响旅客和列车的安全。

  夜里12点整,检修队准时步行进入三都隧道。全长14.6公里的三都隧道穿过14条大断层破碎带,途径岩溶发育区,溶洞的涌水量很大,是Ⅰ级高风险隧道。每天经过这里的动车有上百列。

  隧道内一片漆黑,留给检修员走的只有一米多宽的空板路。他们依次排开向前,原本寂静的隧道响起了清脆的脚步声。

  记者:看外头这会儿天气还是比较冷的。

  刘杰静:但是我们那里面很热,到隧道所里面,不通风,得有三四十度,夏天得有四十度。我们进去的时候就穿这一件衣服就很热了。

  记者:等于说要把这些棉衣全脱了?

  刘杰静:对,进去了肯定要脱了。

  受地质和排风条件影响,即使是在冬天,隧道内温度也逼近三十度。检修员们轮番抬着50多斤重的检修仪器,满头大汗。

  20分钟后,最后一道铁门“出现了”,厚重的门闩需要3人合力才能抬起。开门的功夫,两名队员套上了防毒面具,带着气体检测仪率先进去。之所以戴防毒面具,是因为隧洞内的电气开关使用的六氟化硫断路器,在高温电弧条件下可能分解出有毒气体。刘杰静说:“如果有泄露的话,主要对我们呼吸道产生危害,我们就要抓紧出来,对这个先通风,气体降低到正常值才能进去找到泄漏点进行处理。”

  布满灰尘的隧洞里,映着闪烁的灯光,带着防毒面具的检修员如同电影中的“蒙面侠”。

  气体检测仪显示正常,检修队要在3个小时内完成全部检修。

  隧洞内,大家按分工,各自工作。刘杰静的任务是清理电子器件上的灰尘。这是个精细活儿。由于接触件十分敏感,他需要一手拿小毛刷清扫,一手拿抹布擦拭,难免也会吸入灰尘。

  为了保障设备安全,队员们每人只能携带一瓶饮用水,刘杰静一饮而尽。刘杰静说,有次碰上设备短路,火花像大雪一样落下来。“灯关了你就看得见那些灰尘,漂浮着的。如果高铁过地时候一震动就进到里面去了。有些绝缘不良、放电、短路都可能,就会跳闸。”

  刘杰静的媳妇也是贵阳供电段的职工,平日里俩人很难碰面。刘杰静说:“有时候很想回家,像我们两个人都在铁路上,很多时候照顾不了家里面,我老婆过年的时候必须值班,我就只有一个人和我女儿过。”

  凌晨三点,检修队收工,个个衣服湿透了。回到工程车上,不少队员两两靠在一块儿睡着了。刘杰静裹紧棉衣轻声说,女儿学的铁道工程专业。等她毕业后,也会在铁路上。“谁都想早一分钟到家,我们的目的就是不停电,让火车都正点。不要因为我们的设备停电了,把他滞留在铁路上。希望铁路把每个想回家的人都安全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