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13日消息(记者孙叶 张明浩 刘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勉励安徽“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三年来,安徽各地努力实现转型新突破、谋划产业新格局、塑造生态新蓝图,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不断完成高质量的“皖”美蜕变。特别报道《安徽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推出:《潮涌长三角,“皖”美蜕变正当时》。

  自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这个“点”正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中闪耀出独特的光芒。而长三角“扩容”后的新加入者安徽,也开始崭露头角。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说,这为安徽发展锚定了时代坐标、开辟了更大空间。“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正式确认安徽成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了安徽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形成了安徽‘左右逢源’的双优势。”

  如何将优势转化为动能,成为摆在安徽面前的一道发展命题。为此,创新之城合肥把“打造长三角新进制造业新高地”作为发展定位,大力推动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项目建设。安徽省发改委改革创新处处长朱的娥告诉记者,这里未来将与上海张江国家科学中心东西呼应,分工协作。

  “我们要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机遇,推动合肥、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创新合作,不断丰富和充实合肥科学中心的建设内涵,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加速科学中心的成果转化。”朱的娥说。

  产业链、价值链的分工协作,也让安徽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今年10月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十个重点产业合作项目——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正式落户合肥市蜀山区。依托中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蜀山区已基本形成“环保技术研发—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环境领域上下游规模以上企业65家,今年前9个月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8亿元。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国说,以此为代表的安徽科创“引擎”正在向世人展现出澎湃的动力:“产业园区的建设,通过这种高科技企业和工程实验室的紧密合作,探索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里让一些先进技术能够快速走向市场的可能途径。它不仅仅是一个聚集效应,会产生化学反应,单独一个研发平台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这通过相互协作,找到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

  实现转型突破的同时,安徽也着力谋划高技术制造领域的产业新格局。

  在安徽芜湖中国电科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CA42活塞式双引擎轻型飞机吸引了众多目光。中国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雨宁告诉记者,这款飞机通过使用强度更高、更耐腐蚀的全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轻、安全性好,也是企业自主研发的首个整机型号。“适应安徽省芜湖市产业升级换代,航空制造相当于又上了一个台阶,对产品设计制造要求更高,对国家航空航天的发展都会打一个很好的基础。”洪雨宁表示。

  同时,受益于发达的交通和物流网络,云计算、物联网、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正加速在整个长三角展开全产业链布局。在安徽宣城郎溪工业园,深耕沪苏浙多年的帏翔电子科技公司投资2.4亿元打造电子连接器项目,上个月正式开始试产。公司行政管理部负责人刘芸芸介绍:“我们选择郎溪落户是考虑到长三角一体化,安徽这边的优势比较大,整个研发、销售、制造,包括售后,都是在我们厂内自主去完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视察安徽时,要求安徽“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李锦斌表示,三年来,安徽始终坚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着力争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他说:“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出台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探索跨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模式’入选中央组织部‘攻坚克难案例选编’。深入实施巢湖新一轮综合治理,规划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巢湖湖区水质总体稳定。”

  站在芜湖市北起青弋江、南至澛港大桥的“十里江湾”岸边,市发改委副主任陈立新告诉记者,过去,这里是长江岸边的小码头、采砂点的聚集地。

  2017年以来,通过大力整治,芜湖市共拆除200多个非法码头、采砂点,清理长江干流岸线近30公里。如今,这里草木葱茏,夜晚灯光灿烂,已成为人们到芜湖旅游的“打卡”之地。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支撑。在黄山,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新安江模式”为流域综合治理和保护机制建设提供了“安徽方案”。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副局长毕孟飞说,如今,新安江水质常年优于地表水Ⅱ类、接近Ⅰ类。“加快实现了新安江流域末梢治理向源头系统治理转变,项目推动向制度保护转变,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变,真正走出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

  合肥市因水而兴,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犹如一颗明珠镶嵌于这座“创新之城”。今年以来,包括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蓝藻应急防控、打造环湖生态绿廊在内的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已初现成效。安徽省省长李国英表示:“按照‘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思路,系统推进雨污分流、截污纳管、达标处理、生态补水、湿地净化等工程。今年前三个季度,巢湖湖区总磷浓度同比下降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