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70年赶考成绩单】文化餐桌do re mi

2019-09-23 08: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记者卢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70年赶考成绩单》,展现民生变化图景,记录百姓肺腑心声,今天(23日)推出:《文化餐桌do re mi》。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领域百花齐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国家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持不断加强,1953-1957年五年文化事业费总投入为4.97亿元,到2018年达928.33亿元。1979-2018年,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14.3%。2018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27元。而在70年前,这笔支出可忽略不计。

  “我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看电影是上一年级,小学生排着队拉着手到电影院去,坐的椅子是胶木椅子,多兴奋。那场电影叫《红孩子》,里边的歌曲影响了我一生,‘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64岁的陶爱英如今随儿子在合肥常住,离家十分钟的距离就是一家不小的影院。她最近一次前往,是和刚上小学的孙女一起看3D动画片《哪吒》。陶爱英说,有很多次,当影厅里灯光熄灭、荧幕亮起,她的脑海里都是那句响亮的“时刻准备着”。五十多年前的宁夏石嘴山,从童年到青年的大武口电影院,就像昨天刚刚过去。

  陶爱英说:“最喜欢听的电影片头音乐就是八一制片厂的,五星一闪一闪的,铛铛铛……《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最好看的是《小兵张嘎》!出来一个新电影,看完了就热血沸腾的,像《甜蜜的事业》里面追着跑的慢镜头,还有《芙蓉镇》里面姜文扫地,嘣嚓嚓,嘣嚓嚓,嘣嚓嚓……”

  因为匮乏,所以当时分外珍惜,过后深深铭记。陶爱英说:“电影票那时候三分、五分,一毛、一毛五、两毛慢慢涨上来的。70年代末、80年代的时候最难买,我们那个小城市里就一个电影院,一排排很长时间,有时候年轻人冲动都打架。”

  无法负担“去电影院”的奢侈,也无法抵抗电影的吸引力。陶爱英最期待村支部大喇叭里那一声“今晚放电影”。一整个下午,孩子们守住放映员的必经之路,伸长脖子等待放映机徐徐而来。在那些燥热或清凉的夏夜,白色幕布成为全村的中心,小广场上的人流,一直挤到树上。陶爱英说:“在我们院里挂一个大大的白荧幕,早早地去占位子,搬凳子、大石头,什么都有。如果那天晚了就到反面去看,风一刮来,人都是忽悠忽悠的,就那样看电影特别开心。不知道多长时间就要打听一次,什么时候来看电影,(要是)没来,多失望啊。”

  露天电影从“刚需”变成“回忆”,不过三十多年。2018年,我国电影生产故事影片902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180部,总票房超过600亿元,比1991年增长超过25倍。电影院线拥有银幕60079块,数量跃居世界第一。究竟从哪一天起,进出影院让陶爱英不再激动和忐忑,她早已记不确切。她说:“电影院现在也高级了,里面音响设备特别好,特别震撼,3D电影戴着眼镜看,躺着看都行。”

  1978年,央视《新闻联播》开播。12年后,“80后”赵晓宇家有了第一台电视机。赵晓宇说:“我爸自己买零件,自己组装的,那时候爱好无线电。一开始都是黑白电视,一开电视的时候,邻居都会过来看。那时候都是那种有线天线的,画面不清楚的时候还得调整角度、换换方向。”

  也是在1990年,电视剧《渴望》播出。“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那一阵风潮里,赵晓宇并不懂,自己的父母排除万难、“牙缝里省出来一台电视”,是哪里来的动力。赵晓宇说:“我们家有电视这事,都是挺超前的。那时候彩色电视机都得凭票买,不是说你有钱就能买,得单位分票,那个票可难弄了,我们家买的第一台(电视)就是东芝的,看到退休都没换,就那种大脑袋电视,后边是一大包。”

  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达到121.3台。白琪雯今年二十岁,她这一代人的烦恼是选择困难。她说:“看展(览),包括演唱会还都是蛮多的。看话剧现在比较流行,我身边看话剧的同学很多,我也一直很想去尝试……我的舍友喜欢汉服,我觉得汉服是好博大精深的事情,衣服怎么穿,头发发饰是什么样子的,让我很向往。文化真的是在一点点打开,像宝藏一样。”

  新时代里,多元文化,气象万千。开播41年的《新闻联播》在今年入驻抖音,开通第一天,获得超过1300万粉丝。

  70年赶考文化成绩单,您打多少分?

  市民1:9.6分。从事这些产业的人、作品、精品多了很多、观众也多了很多。0.4补上的话,针对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学生和适合老年人的这些方面增加一些。

  市民2:以前看一个歌舞剧、话剧或者演唱会,经常要跑出去的,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已经有那种高大上的大剧院,各种剧的类型也非常丰富。

  市民3:8分。相比以前来说,现在的节目更多了,比如《经典永流传》《诗词大会》《朗读者》之类的,像这些节目我感觉都很有创意,而且都是弘扬我们中国文化之类的,跟以前比起来肯定更丰富了。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