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家门前】我家门前的小河

2019-09-15 08:4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张家港9月15日消息(记者周益帆 张家港台记者严小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9月5日,台风“玲玲”登陆前一天,雨点噼里啪啦打在北横套河上。北横套河是一条人工小河,是长江支流的支流,东连朝东圩港,西接太子圩港,两条大河的水一路往北,直通长江。刘钧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镇中山村党总支书记,家门口的北横套河伴随着他长大的记忆。50年代开挖,两岸慢慢建起平房。刘钧说:“我们江南水乡的田,是长江冲击出来的,又是沙土,每次下雨就容易积水,在这个田中间开一条河,东西方向都可以把水排出去。人口变多了,有些组里的宅基地就往河的两边去批建了。”

  北横套河灌溉了农田,提供了生活用水,也给刘钧和小伙伴的童年带来欢乐。他回忆说:“把水挑起来以后放在缸里,沉淀一下,有的放一点明矾,就可以喝或者做饭用。小时候在外婆家玩,跟我们那些小伙伴一起在北横套游泳,水非常清澈。”

  七八十年代,春天播种、夏季除草、秋季收获,到了冬天,就要开始忙着给河道清淤。刘钧说:“如果淤塞的话,第二年的打水、灌溉都存在问题。每年11月份开始,要准备进行挑河。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机械化,只能把水抽干了以后,拿了簸箕去挑,把河泥挑到岸上来。”

  90年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热火朝天搞建设。紧挨着北横套河的张家港弹簧厂,产量在全国能排进前十。“有了弹簧厂以后,他们组里第一个喝自来水、第一个道路硬化、第一个亮灯的。进过弹簧厂的人,他觉得有了技术以后,就自己在家里小打小闹,家庭作坊那时候比较多的。”刘钧说。

  工业生产的污水进了北横套,河面上逐渐飘起了一层油花状的东西。

  生活越来越好,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沿河的人们建起了楼房,房子紧紧贴着河岸,一开窗户就是北横套,垃圾直接甩河里。刘钧说:“大家有了钱,对自己的小家庭卫生环境要求变高了,但是对于外围的环境就不管,没有截污纳管,就直排到河道里,河道就变成一个大的粪坑了。”

  那时,清理河道就靠着河道保洁员撑条小船,顺河打捞。

  2006年,外出读书的刘钧回到中山村当村官,动过整治河道的心思,但是资金、权限都是问题,治理到什么程度,也没人拍板。他说:“对河道里的垃圾也要组织清淤,漂浮的垃圾要捞掉,我们其实都在做,但是没有像现在‘河长制’那么明确。”

  2007年,紧挨着张家港的无锡市爆发太湖蓝藻危机,无锡在全国率先实行“河长制”,各级党政负责人分别担任64条河道的“河长”。“河长制”在各地陆续开始探索。

  2017年6月,张家港市召开“河长制”会议,刘钧成了一名“村级河长”。河道整治,他要从沿河而建的附房入手,这些村民临时搭建的厨房、杂物房离河太近。刘钧说:“问题在河道里,根子在岸上,而岸上的根子其实是人的问题,如果能够把它拆掉的话,整个中山村沿河的形象就不一样了。”

  这位新上任的“河长”,找到了同样踌躇满志的大新镇水利站站长俞强。听完刘钧的想法,俞强给北横套河“抓了方子”,沿河附房拆掉后,每家退出6米,这个空间足够截污纳管、足够河道整治,还可以做一些临河景观。技术标准提出来容易,让老百姓拆了自家的房子后退6米 ,可不是件容易事。刘钧说:“沿河那么多户,存在二三十年了,你说它违章,确实也没有正规批到,你说不是违章,确实也存在那么多年了,很难界定。”

  2017年12月底,村委会组织召开第一次村民大会。刘钧说:“环水一公里的健康步道,让你们享受最安全的,要临水打造一个北横套的沿河风景带,路灯、围墙、绿化都弄好,别墅区也没有这么一个后花园。”

  会议并不顺利。自家宅基地给小河让道,没听说过;“河长”的承诺能不能兑现,更没有先例。反复协商,互相妥协,前前后后开了十几次会,最终6米变成5米——这是《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中无堤防河道管理的最窄距离。

  刘钧让俞强连夜赶制了一个完工效果图给村民们看。之后,又悄悄找到村头第一户陈桂荣家。刘钧回忆:“我说老陈,你这边的房子是第一家,是我们整个北横套的龙头,龙头弄得好,我们所有的龙身、龙尾才能好,所以你必须支持好我。”

  再找到村子里房子盖得最好的一家——自己的小学老师朱瑾家做工作。“她最早建的别墅,她沿河附房的钢筋很粗,别人的房子跟她比差很远,如果这一家工作做不了,其他人要看齐。”刘钧说。

  陈桂荣的女儿最终做通了父亲的工作,朱老师面对自己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河长”,也点了头。北横套河的治理正式拉开大幕。

  如今,河岸用生态石块加固,斜面河坡种满植物,家家户户统一做了门廊,白墙黛瓦。步道从老陈家开始,串联起三个亲水平台,延伸到一公里以外的地方。刘钧说:“过年好多跑亲戚的人过来一看,人家拍了朋友圈,以为是到哪里旅游的。”

  家门前的小河清波荡漾,两岸绿意盈盈,五米退让,换回了北横套河往昔的清澈。朱瑾说:“河里的清水,路边的绿草、树木,家家户户后面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想到以前的种种困难,值了。”

  家门前的小河刚刚入选张家港市“最美河道”,陈桂荣和村里的老支书徐国兴等十位村民也成了“民间河长”,守护着北横套。“徐国兴说:市级河道、镇级河道、村级河道都有的。我每天都去看一遍,每天在这里散步。”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