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商业繁荣

2019-08-28 07:3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28日消息(记者冯悦)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流通、扩大消费。为推动流通创新发展,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商业繁荣,激发国内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那么,出台这一政策的背景和亮点是什么?具体将在哪些领域刺激消费?

  在我国北方,夜幕降临,北京市推出“夜间经济十三条”,优化夜间公共交通、开发夜间打卡地、延长消费时间。

  在南方,炎炎暑期,江苏无锡新落成的雪世界里,冰爽的雪花扑面而来。有游客说:“我觉得挺好的,第一次来这种地方,有种很梦幻的感觉。”

  中央提出,“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持续推进,我国居民消费保持了高速增长。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表示,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1%,释放出有力拉动作用。赵萍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促进消费增长、畅通流通渠道的相关举措,就意味着要进一步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这个文件又从当前制约消费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和空白点入手,来释放消费增长的潜力。”

  《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创新流通发展,二是培育消费热点,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四是强化财税金融支持,五是优化市场流通环境。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意见》提出的20条是国务院首次提出的完整、全面的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姚景源表示:“这次的20条从整个商业流通的改革转型、技术、互联网、营商环境,一直到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方面,都做了全方位的安排。扶持消费,让消费能够满足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消费的转型升级,使消费能够和创新紧紧融合到一起,根本目的还是要能够在改善民生上有更大作为。所以,我觉得这是近些年来在商品市场、消费市场上,最重要、最完整的一个文件。”

  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分析阐释了《意见》中最重要的亮点。杨春平指出:“《意见》里把鼓励流通新模式、新机制的创新作为一个重点,鼓励企业采用大数据、云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创新新的业态,为消费升级创造基础条件。”

  赵萍认为,《意见》更多的是促进新兴流通业态的创新发展,同时,加快传统流通业的转型升级。“从流通渠道的角度来说,当前消费增长面临着传统流通业转型乏力的问题。因此,这个文件更多指向促进新兴流通业态的创新发展,加快传统流通业的转型升级,并且鼓励企业把‘互联网+’这种新业态应用到更多领域,比如说像二手汽车流通、‘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从而使新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使传统流通业的转型升级能够带来更加广泛的效果。”赵萍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52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4%。而在这接近20万亿消费行为的贡献里,服务消费的占比又达到了49.4%。

  当城市居民加快消费脚步,升级美好生活的同时,这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速比城镇居民还跑快了2.3个百分点。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快递增速比城市高出近10个百分点。

  对此,杨春平强调,农村消费的培育将是消费模式转变的重点。杨春平说:“事实上,现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绿色生态产品很多,但销售是一个问题。所以如果把渠道畅通了,也为城里人消费绿色生态产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中央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对此,《意见》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赵萍表示:“这个政策更多的是从‘放管服’的角度来促进渠道的畅通和消费补短板。比如说,政策提出要进一步探索研发经费的税前扣除,加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及在影响消费增长的重要领域,比如汽车消费方面,也出台了相应促进政策。总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放管服’的改革,让企业在创新发展、促进传统流通业转型升级方面能够轻装上阵,有效降低成本,从而畅通流通渠道,更好地释放消费增长的潜力。”

  数据显示,消费已连续5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随着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产品质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我国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推动人们的美好生活持续改善。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对于20条新政的落实也充满信心,他说:“我觉得这次的文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20条每一条后面都明确了责任单位是谁,比如是商务部、是发改委,这一点非常重要,每一条的落实都要将责任对应到部门。这是和以往部署不同的非常重要的亮点。”

编辑: 戚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