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民健身日聚焦广播体操 1951年至今它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2019-08-09 08:4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9日消息(记者张闻)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是8月8日,一到每年这一天,人们脑子里闪现的第一个关键词应该是“北京奥运会开幕”。事实上,以此作为节点,2008年以后,从追求竞技成绩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我国的体育事业也经历了一次“转型”。2009年开始8月8日被定为“全民健身日”,如今,这个特殊的“纪念日”也已经走到了第十一个年头。

  今年的全民健身日主会场设在了西安,主题是广播体操、工间操。来自全国52支队伍780名代表共同参与了展演。广播体操作为新中国的体育记忆,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时至今日,它依旧焕发着青春活力。大家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的精神面貌、微笑的脸庞,就是对体育热爱的最好诠释。您还记得“踢腿运动”吗?从第一套到第九套,广播体操发生了哪些变化?跟随记者的报道,从1951年穿越到2019年,跟着广播做体操吧!

  1951年11月24日,中华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等九个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推广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从那年的12月1日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每天定时播放广播体操节目。从那时起,听着广播做体操成为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谢晋导演拍摄的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就曾生动地记录了广播操推广的这段历史。当年广播体操创编的目的非常纯粹,就是为了让普通人能有一种易于开展的锻炼方式。要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全情投入到恢复生产生活的热潮中来。尽管大家满怀热忱,干劲十足,但中央政府面对的是人均寿命只有三十五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的国民体质。1950年,一位叫杨烈的归国华侨向中华体育总会筹委会递交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她建议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在亲身赴苏联考察之后,杨烈找到了同事刘以珍,希望她能完成这项工作。

  第一套广播体操动作极为简单,强调横平竖直,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平均运动,这种锻炼平衡能力的动作,在以后的套路中再没有出现过。现在的人们可能无法理解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叫法,比如侧平举,腹背运动等,对于当时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如同外语,广播体操成为了中国人健身理念的启蒙者。此后,在1954年、1957年、1963年,第二、三、四套广播体操相继推出。1971年,历经两年修改的第五套广播体操也问世了。

  这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广播体操的第二节叫冲拳运动。它直接使中国传统的武术动作成为了广播体操中的一节。第五套广播体操创编组成员吴树德曾回忆过当年创编时精雕细刻的过程,吴树德说:“其实编一套操一个礼拜就出来了,当时来来回回下工农兵,征求意见,回来修改。最有名的就是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延安颂》的朝鲜族的郑律成,那是大腕了。拉过来编广播操音乐,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为了周率符合要求、稳定,夜里开始录音,而且不用民用电,用广播电台的发电机自己发出来的周率,拿电源录音,说明这套操真是精益求精、千锤百炼。”

  时光飞逝,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国满怀信心打开了大门。每天都有新事物闯入人们的生活,广播体操的动作也曾跟随时代的流行,健美起来。第七套广播体操主要创编人詹蜀明说:“国家体委要求编两套,一套就还是跟过去的基本体操为主、传统的基本体裁为主。另外一套要有时代的元素在里边,所以要把迪斯科搁里头。”

  为了利于群众接受,这两套动作都被赋予了强烈的健美操色彩,尤其是第二套。但作为受众面最广的运动,这套动作的推广效果与理想相差甚远。詹蜀明说:“喜欢舞蹈的单位,女同志做得多,基本没什么男同志做,费劲儿。”

  对于80后来说,听到“现在做第八套广播体操”这几个字,似乎就回到了自己的校园时代,还记得你做体转运动时,瞥见的后面的那个同窗吗?

  从第八套飞奔到第九套,健身的方式、意义和灵活性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八套广播体操示范领操员、第九套广播体操创编组组长张平表示,做广播操也是在“燃烧你的卡路里”,它最具普适性的特点是不可取代的。张平说:“我们在第八套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健身理念,比如前后肌肉对称向后的要求,扩胸的时候要求往后伸展,让背部肌肉收缩,然后踢腿运动,向侧踢和向后踢,都是锻炼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场景下进行锻炼,广播操有它自己的优势,我觉得它还是不可替代的。”

编辑: 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