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长征再出发】纪律

2019-08-05 09:01: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长征是一场理想信念的远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重新再出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组”来到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80多年前,长征途中的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创立了鄂豫陕根据地。如今,郧西县档案馆还收藏着一张已经泛黄的《什么是红军》宣传单页。红军战士讲作风、守纪律的故事在这里流传。系列报道《新长征再出发》今天(5日)推出《纪律》。

  央广网十堰8月5日消息(记者李行健 杜希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36年1月的一个冬日,郧西县湖北口乡的杨开富家门口,来了位陌生人。杨开富的儿子杨恩斌说,那天漫天鹅毛大雪,寒气逼人,那人背着包裹,穿着单衣和草鞋,身子已经冻得弓了起来。

  杨恩斌说:“我父亲跟我说,天气非常冷,还下着鹅毛大雪,那人往他跟前走说,老乡啊我冻得很,火给烤一下行吗?我父亲说,可以,你快进屋吧。他慢慢地就暖和过来,他说你们也是一家受苦人,我是个红军,我的部队被冲散了。”

  杨恩斌说,父亲当时也才20岁上下,听这位红军战士聊什么是红军、聊穷苦人解放,一聊就是一整夜。“(红军战士说)我们红军是共产党的队伍,专门领导穷人打天下,如果我们红军胜利了,像你这种穷人家都能翻身解放了,今后你不会再受苦受难,说到这我父亲就高兴了。

  第二天一早,红军战士要去追赶部队。杨恩斌的父亲担心战士受寒,就把家里的棉袄拿给他,战士推让不过,回送了六尺白土布。杨恩斌说:“天亮了以后那个人要走的时候,我父亲把他穿的袄子送给他。(他说)这怎么行,我怎么能要你的东西。我父亲说,你现在正需要这个东西,路这么远你又这么冷。(红军)非常感动,说我没有什么感谢的,他就把他的包袱打开从里边拿了六尺白土布,(他说)我把这个送给你,我们是有纪律的,我们红军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杨恩斌说,“纪律”两个字,父亲就是从红军这里第一次听到。“国民党部队三天两头到这来让我们捐粮捐钱,他来就说你派多少,他那叫派,不叫买,(共产党)不但不派,你给他都不要。我父亲说,怎么有这样的部队,(明明)需要还都不要。”

  如今,一份已经褪色的《什么是红军》单页被收藏在郧西县档案馆。原郧西县史志办主任李仁喜介绍,这是1934年12月,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长征到鄂北、陕南地区时,发放的宣传单。15列,404个字,句句都是大白话,不仅介绍了红军的任务政策、宗旨方针,也言明了红军的作风纪律。

  这份宣传单页是1935年5月,红二十五军北上之前,部队留给红军特务队副班长李玉才的,让他继续在当地发展红军。李玉才的孙子李登科介绍,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清缴,李玉才躲进了大山,临走时他把这份红军传单交给妻子藏了起来。李登科说:“他(李玉才)跟我奶奶千嘱咐万嘱咐,不管他出现了什么事情,就算是牺牲了,或者被逮住了,这个红军传单不能丢失,要保存好。”

  任敌人百般折磨,李玉才的妻子也没有交出这张红军传单。直到1981年,这份在李玉才家尘封了46年的传单才被捐给了组织。李登科说,传单上写的红军作风纪律,“字字落到了地上,砸出了响”,红军队伍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李登科告诉记者:“(红军)到哪个地方,红军队伍不准拿群众的东西,不准吃群众的,吃了都是要给钱的,你给(红军)东西他都是不要的,还帮穷苦人干活,好多困难都帮忙解决。不但传单上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在湖北口乡,起伏的丘陵像一座座门,隔着湖北和陕西,红三军、红二十五军等队伍就是通过这里继续西进。在湖北口乡二天门村村支书贾开化看来,部队要打开老百姓的“心门”,也需过得这几道关。贾开化说:“这个地方的老百姓有一种意识,只要部队一来就是烧杀抢掠,待不住,都跑出去了。红军过来以后,老百姓才取消这个念头,红军来了可以不用跑了,可以主动迎接,红军有困难还要主动帮助。”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贾开化介绍,当年红三军曾经路过村子,不同于此前的土匪队伍,红军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此后红二十五军在河滩边开宣传大会,老百姓便纷纷主动参加。红二十五军到郧西时,部队已只剩2500多人,而短短几个月之后,部队已经有了约6000人的规模。仅二天门村70户人家,就有78人加入了红军队伍。

  杨恩斌说,父亲生前时常回忆起那个坚持留下六尺土布的红军战士。

  “什么是红军”?红军战士用自己的言行给出了答案。杨恩斌说:“像红军的战士们都穿着军衣、灰衣服、灰帽子,这都知道,但是这个人不是这个装扮,(父亲)他开始还有点怀疑,他听听就不怀疑了。他说这话是红军说的话,干的事也是红军干的事。特别是衣服他不拿,我父亲就感动了。我们共产党闹革命的人,思想是多么坚定,这都是信仰。”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