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青春英雄】杜富国

2019-05-20 07:2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重庆5月20日消息(记者郭静 李健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千多次进出雷场,排除两千多枚爆炸物,“你退后,让我来”,是他负伤时给战友的最后一道命令。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他们是“离死神最近的人”。如今,他和他的战友用青春趟过的那片土地,已经开始了春天的播种。青春英雄——杜富国。

  记者:给你带来了家乡的茶叶。

  杜富国:哦,家乡的茶叶!

  记者:对啊,湄潭翠芽。

  杜富国:太麻烦了!……

  湄潭,新茶。家的味道,春天的味道。

  “正因为叫明前茶,春天刚来,刚发出来的茶很清香,茶的味道特别浓厚。到了谷雨茶之后它就没那么饱满……”负伤七个月,杜富国正在山城重庆康复治疗。窗外,高大的黄桷树每天都看得见失去双眼和双手的小伙子有多顽强。此时,千里之外的老山麻栗坡,村民已经等不及地种上庄稼。

  

  杜富国在病房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

  记者:我同事现在正在麻栗坡,就在你们排雷的那个地方,现在,播的种已经长出芽儿来了。

  杜富国:他们播的种吗?

  记者:对!你听听看

  

  杜富国在倾听央广记者在云南老山的采访

  记者:这个苗子不错啊,什么时候种的?

  盘金良:两个礼拜了。

  记者:十几天就长这么大了!有豆苗是吧?哦,这个是豆苗!

  盘金良:还有黄瓜,南瓜……

  记者:这是南瓜苗?

  杜富国:这是在老山坝子雷场旁边那块吗?

  记者:对!这个老人就是盘金良。

  杜富国:他被炸过两次……这块雷场的坡度可能六十、七十度,在265界碑,那边的坡度更陡,那就是七、八十度了……

  这里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疆战事主战场,一百多万枚地雷和爆炸物让这里成为“生命禁区”。54岁的村民盘金良1993年被地雷炸掉右小腿,因为担心家人受伤,他独自拄着拐杖上山种地,2016年又被炸掉左小腿。在老山,许多村民有盘金良这样的遭遇。

  杜富国说:“有一个村子,87个人只有78条腿。当我听说这个故事之后,我心里就有一个想法,就是把中越边境的雷场排除掉,给百姓一片安宁。当兵嘛,就应该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像打仗去前线一样!我觉得扫雷在和平时期,就像是我的战场。”

  或许是生长在遵义这片红色热土,英雄主义早已嵌入杜富国的热血青春。2015年,中越边境启动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他毅然报名参加扫雷大队。“我之前是一名边防战士,来到扫雷队才知道,对工兵一无所知,一头雾水。第一次摸底考试,只考了32分,满分是100分。因为我们扫雷没有及格分,只有零分跟满分。于是只有加班加点地练。晚上战友睡觉,我就在宿舍门前一个路灯下看理论,笨鸟先飞。专业技能没有其他战友掌握得快,那就中午加班练。家里人担心我、来看我,发现我在看书,当时还问我,以前读书都不这么认真,现在还每天看书?当时我就说,以前看书是没用心,现在看书是用来保命的。”杜富国告诉记者。

  每天长达七个小时的苦练,没出半年,他练就了“听声辨雷”的绝活,很快担任了组长。

  寂静的雷场,勇敢的心。

  杜富国说:“我们队长四五十岁,每到雷场,他会第一个站出来背着炸药,第一个进入雷场。我们还会追赶他,开玩笑,‘队长,我们来追你了。’队长还说,‘快点,快点!加油!’还有我们教导员,他腿受了伤,但是他还经常背一件炸药进去。战友们看着两个大哥都这么拼命,都决心一定要把边境的雷场终结掉。”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记得,那一天,大雾。这是他能看见的这个世界最后的影像。

  这天,杜富国和战友像往常一样出发去雷场。搜排时发现一枚加重手榴弹,他让战友退后,自己独自上前查明情况。不料突遇爆炸,他倒向战友一侧,遮挡住爆炸的冲击波和弹片。战友得救了,他却失去双眼和双手。

  2018年11月16日,在杜富国负伤36天后,战友们手挽着手,并排阔步走过这片浸染着兄弟鲜血的土地——中越边境文山州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他们用坚定无畏的脚步,昂首天地间!

  

  杜富国正接受康复训练 (央广记者 郭静 摄)

  伤后七个月,重庆西南医院,杜富国正在进行康复训练。

  锻炼臂力,训练抓握,完全靠小臂的触觉反复探摸……27岁的杜富国正在经历着自己的“从头来过”。双眼蒙着纱布,脸上却是孩子一样顽皮的笑容。

  

  杜富国正在练字 (央广记者 郭静 摄)

  记者:富国,很多人对你特别牵挂,大家很想知道你这段时间还好吗?

  杜富国:我现在身体正在恢复中,挺好。

  记者:现在大概已经能够做到哪些事情?

  杜富国:现在每天可以坚持自己洗洗脸,穿上自己的外套,戴上辅助工具自己就餐。现在智能设备假肢到了,正在加紧训练,等完全地运用自如,对生活自理方面会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一般现在每天做的比较多的事情或者你比较乐意做的事情是什么?

  杜富国:现在除了康复,乐意做的事情是出去散散步,有时候在球场跑跑步。听广播,学唱歌,还有听听《开讲啦》这个栏目。

  记者:《开讲啦》,央视的一个节目,很多励志的演讲。

  杜富国:对。

  记者:你印象比较深的,有哪些人在上面讲的哪些内容?

  杜富国:比如说李中华,他是一名试飞员,研发出来的战斗机他会去试飞。有一次他们飞机发动机停止转动,飞机就垂直下降。学员就说,“飞机不行了!”李中华就说,“让我来”……

  

  杜富国在训练场接受央广记者郭静采访

  “其实我真的不想叫你英雄,只想再喊一声我的好弟兄,我们曾约定一起回来庆功……”

  在英雄的故事里,英雄的杜富国蓄积着自己未来的梦想和力量。他想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坐在话筒前讲述战友的壮怀激烈,讲述兄弟们的英雄豪迈。

  就这样,一期特别节目在这间开满鲜花的病房里开始了。

  《富国开讲》:

  记者:富国,我想邀请你和我一起来主持今天这个特别的节目,用你的专业知识,用你和战友的亲身经历来回答网友的一些问题。

  杜富国:好的。

  记者:有一位叫“此处无名”的网友说,排雷一定要人来做吗?为什么不用机器人来扫雷?

  杜富国:因为中越边境的雷场植被特别茂密,机器人无法进入;而且山高坡陡,达到六七十度的坡度,机器人根本没法作业。还有一点,中越边境的雷场特别复杂,复杂到人都难以评估。有的雷埋得很深,而且年限很长,就算扫了表面的,底下深层次的还有。所以靠机器人根本无法完成这么复杂高危的动作。

  记者:有一位叫“栗果”的网友问,能不能直接用爆炸法扫雷,远程引爆它?

  杜富国:如果采取爆破的方法,诱爆过后产生的大量的弹片飞散在雷场上,更加重了我们使用探雷器的探排力度。因为我们探雷器只要发现金属,就会报警,就有信号,随时都在响,很难探别。所以我们要用人工把它排除。

  记者:明白了。不能远程引爆,就意味着你们每天需要特别近距离地去处理那些地雷。

  杜富国:人工搜排就是一个胆大心细的活,不能戴手套,戴手套后手上的感知度就没有那么灵敏,很容易增大危险系数。

  记者:你们做这件事情,到底需要心细到什么程度?手得稳到什么程度?

  杜富国:发现了地雷,我们必须趴着排。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趴着才能够更加稳定地去排除地雷。而且要用毛刷,像考古队那样用毛刷一步一步地刷周围的浮土,表面全部清理干净,再检查周围、底部有没有诡计装置,是不是多层次埋——有的地雷下面还有一颗地雷。

  记者:连环的?

  杜富国:或者地雷旁边还有地雷,你排这颗雷的时候不小心把另外一颗雷触爆,或者下面有一颗手榴弹或者什么拉线把它缠绕在上面,都属于诡计雷,都很复杂。所以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必须克服自己的心魔,要战胜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它排除掉。

  记者:富国,特别感谢你和我一起主持了今天的节目,我也真心地希望以后我们还有这样的机会。

  杜富国:好的,谢谢。

  “其实英雄,我觉得就是一种精神在支撑着他,就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人,只要对国家、对人民作出了贡献的,那都是英雄。”杜富国说。

  经历雷场生死,面对新的人生挑战,杜富国正在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考验?今天22:30-23:00,中国之声将播出央广记者独家专访:《生死雷场,青春英雄》。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