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魅力亚洲]乡音袅袅话亚洲

2019-05-15 07:3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15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亚洲拥有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1000多个民族、47个国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亚洲47个国家操着发音各异的乡音,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却从未因此停滞。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绘制出缤纷多彩的文明图谱,也促使亚洲各国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在语言文化交流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的道路上,亚洲各国正走得更深、更远。中国之声特别策划《魅力亚洲》今天推出第5篇《乡音袅袅话亚洲》。

  参加中国一档音乐竞技节目之后,不会一句完整中文的迪玛希在中国迅速走红,被网友亲切称为“进口小哥哥”。

  因为迪玛希,很多人开始关注哈萨克斯坦,对这个睦邻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哈萨克斯坦,人们也通过迪玛希认识了更多中国的音乐人,了解了更多中国文化。迪玛希表示:“我们的先辈赋予了两个国家这样友好的睦邻关系,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两国友谊能够发扬光大。我在节目上演唱哈萨克斯坦歌曲时,中国观众非常喜欢,这也说明两国人民心灵相通,真正能够了解彼此。”因为心灵相通,迪玛希唱起中文歌一样完美动听、声入人心。

  亚洲,47个国家,超过2000种语言,是全球语种最丰富的区域。软糯舒徐的泰语、铿锵有力的朝鲜语、抑扬顿挫的阿拉伯语,每种语言有着独特的美妙韵味。

  来自云南民族大学柬埔寨语系大二学生岳依伦说,越学越发现,柬语很美。“最不可思议的是柬语里有一种四音格配音词,相当于中文里的四字成语。举个例子,比如在表示程度很强烈的时候会用到四音格配音词,类似于‘特别特别’的意思。”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沟通的钥匙。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副理事长王灵桂认为,迥异的语言从来不是阻挡亚洲人民沟通的屏障,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让解码不同语言不叫事。王灵桂说:“文明是建立在每个民族、每个国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基础之上的。在这基础之上,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是不变的。语言是可以解释,可以翻译的。现在一个普通的AI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障碍。”

  亚洲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亚洲各国人民交流互鉴从未间断。从不同语言中不难找出相通的痕迹。云南民族大学缅甸语系学生杨键说:“中国人爱吃的包子,缅语说出来就是boci,云南吃的米线,缅语说出来就是mixi。”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韩语中经常冒出与汉语相似发音;日本街头随处可见汉字;在新加坡,用汉语问路的成功率可能比英语更高……

  截至2018年底,全球共有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1193个孔子课堂和5665个教学点,与60多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留学生输入第三大国。作为来华留学大军中的一员,越南女孩阮氏妙玲被公司派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仅10个月时间,已经可以说“特别溜”的汉语了。

  亚洲丰富的语种,宛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激发智慧的灵感,唤醒创意的灵魂,谱写出一首首唱响亚洲、唱响世界的华美乐章。世界因多彩而美丽,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在缅甸国立艺术大学校长昂奈敏看来,人们说不同的语言,持相同的愿景。昂奈敏说:“缅甸有句谚语:同一棵树上,松鼠可以跑跳,蜜蜂也可以造蜂巢,这与中国古语所说的‘和而不同’意思相近。感谢中国举办这样的大会,这将让各国更加尊重彼此的文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一个多样的亚洲,一个活力的亚洲,张开双臂,欢迎八方来客。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