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魅力亚洲】亚洲影视:多“合拍”,更“合拍”

2019-05-11 08:36: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5月15日在北京开幕,这也是我国举办的又一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亚洲拥有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1000多个民族、47个国家,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等多姿多彩的文明样式交相辉映、和谐共生。

  近年来,亚洲国家之间的文明互鉴越发频繁,尤其是民间的互动交融屡有惊喜。比如在影视合作方面,中国、哈萨克斯坦首部合拍片《音乐家》就在本月全国公映。中国与印度合拍的《大唐玄奘》《功夫瑜伽》,中日合拍的《追捕》等影片此前也都收获了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亚洲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使亚洲电影合作呈现出空前活跃态势。中国之声特别策划《魅力亚洲》,今天推出第一篇《亚洲影视,多“合拍”,更“合拍”》。

  央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电影《音乐家》5月即将在全国公映,这部电影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中国作曲家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生活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冼星海的扮演者演员胡军介绍:“有一场戏是冼星海跑到那个栅栏那,就是边境铁丝网那不让他过去的时候,他就指那边,‘我的中国,我的家就在那里’,但他无奈甚至是绝望,因为有家不可归,有国不可回,这是一件多悲惨的事情啊。”

  这部影片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它还开创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电影合作的新纪元。说起创作灵感,得追溯到2013年9月,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讲述冼星海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在战争年代结下患难之谊的真实故事。影片哈方艺术指导萨比特·科曼贝科夫告诉记者,阿拉木图市有冼星海的纪念碑,他居住过的房子也被改造成了博物馆,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在哈剧院和音乐厅上演。

  萨比特·科曼贝科夫说:“在阿拉木图为冼星海先生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两国的元首说要把冼星海先生搬上大银幕,我们团队接到任务之后就开始学习和研究冼星海先生的生平,知道了冼星海先生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在哈萨克斯坦是怎样度过的。”

  哈萨克斯坦文化体育部长阿雷斯坦别克·穆哈梅季乌勒说,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哈文化体育部每个月和剧组碰头,讨论拍摄的具体细节。他的愿望是,两国民众看到影片后能感受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之间的兄弟情义,也能从影片中感受那个年代两国普通民众之间的友谊。

  这几年,中国也逐渐成了印度电影的重要市场。先是《摔跤吧爸爸》拿下近13亿票房,位列当年国内票房第七位;后是《神秘巨星》中国票房5天破亿,占据全球票房6成,印度电影可是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旋风,票房、口碑双丰收。而中国的《功夫瑜伽》《我不是药神》也在印度取景拍摄。在《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的眼里,印度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功就在于善于兼顾电影的娱乐性、社会性和引导性。那么,有没有可能合拍呢?文牧野觉得要基于“了解”。他说:“了解很重要,两国的文化虽然都在亚洲体系里,但其实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必须踏踏实实去融合,不能一拍脑袋就把这事定了。”

  印度影坛一直有“四大汗”之说,指的是四位国宝级男影星沙鲁克·汗、阿米尔·汗、萨尔曼·汗和赫里尼克·罗斯汗。其中沙鲁克·汗在4月来到中国北京国际电影节,说起中印电影合作,他觉得两国“有一千个故事可以用来拍电影”,基于“两国之间有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

  双方都有意是合作的开始。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最新的中印合拍项目发布了,包括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阿辛哥的奇妙之旅》《珠宝大盗》等,其中《地球上的星星》正是阿米尔·汗经典名作,这也是他第一次与中国电影人合作。而阿米尔·汗本人也将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关活动。

  以电影为媒介和纽带,亚洲国家在文化交流中加深了解,既增进了友谊,也促进了合作。凭借《小鞋子》等儿童题材电影闻名电影界的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希望通过影视合作的方式加深中伊两国的文化交往。他说:“我希望能在中国,或者在中国和伊朗两国制作一到两部儿童大电影,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推动伊朗和中国的文化交往。”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