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蔡家崖”专列带你去吃啦叨叨,“小延安”如何成为红色旅游“爆款”? |足迹

2019-04-28 10:10:00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地点 | 山西吕梁蔡家崖

  采访者 | 贺威通

  蔡家崖坐落在晋西北这块古老厚重的黄土地上,北依元宝山,南临蔚汾河。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晋绥边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被称作晋西北的“小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驻足,贺龙更是在这里战斗了十一个春秋。

  “乘‘蔡家崖号’,游革命圣地。”

  去年6月,从山西太原到蔡家崖的红色旅游列车顺利通车。

  “蔡家崖号”红色旅游列车外貌  

  摄影:央广记者贺威通

  列车车窗上贴着红色剪贴纸“蔡家崖”,八路军身背大刀、腰挎手枪,踩在红飘带上,这一卡通形象似乎正在吹响“集结号”。为什么列车会命名为“蔡家崖号”?列车长石秀红说,就是要让“蔡家崖”号为红色老区代言。

  石秀红:“以蔡家崖这个地名冠名,就是要带动老区人民走出大山,城市里的人们也可以来这旅游观光。”

  这趟线路原本的终点是镇城底,去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蔡家崖一周年之际,线路南延,增加了4个站点,终点定在蔡家崖。它最大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沿途兴县、临县、岚县不通客运列车的历史。

  “蔡家崖号”红色旅游列车内部  

  摄影:央广记者贺威通

  “蔡家崖号”红色旅游列车内部车窗上的剪纸  

  摄影:央广记者贺威通

  “蔡家崖号”一天两对列车往返太原和蔡家崖,单程224 公里,快车3个半小时,慢车4小时。石秀红说,在旅游旺季和春节假日,列车发送旅客不断刷新纪录。“最多的时候从太原到蔡家崖就是2200多人,从蔡家崖回太原最多的能达到2300多。”

  这趟线路还有个特殊之处,它是基于货运专线增加的客运线路。吕梁山,山大沟深、地处偏僻,工程建设难度大,先修了货运线路,负责煤炭外运。去年4月份,太原铁路局准备筹建蔡家崖客运站,蔡家崖站副站长韩瑞刚总结当时的筹建工作,就是四个字“从无到有”。

  韩瑞刚:“当时只有站房,我们又进行了设施设备的搭建,不锈钢栏杆的建造,都是白天晚上加班干。”

  蔡家崖站  摄影:央广记者贺威通

  火车站设在蔡家崖乡,坐公交一站地,就到了蔡家崖村。村民褚变红十年前从娄烦嫁到蔡家崖,娘家、婆家100多公里的距离。2011年,兴县通高速前,回趟娘家得坐7个小时车,通了高速,虽然缩短到3个多小时,但票价要70块钱。这下通了火车,37块5就能到太原。

  褚变红:“以前火车没开,我绕到岚县,等上两三个小时。我从蔡家崖早上八点钟走,回了娘家就下午四点多了。现在火车通了,方便多了。”

  兴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田宝玉说,蔡家崖号列车的开通,推动了蔡家崖红色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旅游人数从前年的26万增至去年的32万。今年农历正月,蔡家崖接待游客约13万人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蔡家崖村的红色景点主要有两个,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和“红色风情街”。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馆外貌  

  摄影:央广记者贺威通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馆中厅  

  摄影:通讯员白旭平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馆大院  

  摄影:通讯员白旭平

  来到蔡家崖村的游客,大都会先来纪念馆参观。这里对外开放的原状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的故居。

  从纪念馆大门走出,就是蔡家崖去年开通的红色风情街。特色小吃店、土特产店、革命纪念品店、军装照照相馆......不到五百米的风情街上聚集着各色各样的店铺。

  去年开通的红色风情街  摄影:通讯员白旭平

  今年38岁的牛侯伟开了一家名为“红色记忆”的照相馆。之所以取名“红色记忆”,跟他是爱国民主人士牛友兰的后人有很大关系。

  照相馆的墙上挂满了为游客拍摄的军装照  

  摄影:央广记者贺威通

  牛侯伟的照相馆里不同样式的军装悬挂在展示架上  

  摄影:央广记者贺威通

  牛侯伟正在给游客打印照片  

  摄影:央广记者贺威通

  展览柜里放满了牛侯伟搜集的抗战书籍、军用物品  

  摄影:央广记者贺威通

  牛友兰是晋绥边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早年立志兴办教育事业,在家乡创办了新型国民小学和县里唯一的中学。抗战期间,他毁家纾难,开设纺织厂、银行,支援革命建设。在牛侯伟照相馆的桌子正中,摆放着一张牛友兰和贺龙、林枫等同志的合影。这是1942年,牛友兰率领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访问延安,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热情接见,回到蔡家崖后和贺龙同志等拍下的合影。

  晋西北士绅参观团从延安回来后和贺龙等人的合影,前排右二是贺龙,前排右三是牛友兰(翻拍照片)

  牛友兰后人们在蔡家崖村的合影,三排左一是牛侯伟  摄影:央广记者贺威通

  对于这次访问延安,牛友兰在《延安参观后的印象》一文中写到,“我初到延安几天,气候感到有些不适应,心情却是兴奋的。后来随着认识有了突变,精神上真是大为爽快起来。离延的时候,大有恋恋不舍之情。”

  牛侯伟的照相馆就在红色风情街的中段。照相馆里,不同样式的军装悬挂在展示架上,旁边红缨枪、大刀手榴弹整齐排列。由于拍照技术好,军装照有特色,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牛侯伟:“去年火车开通,很多游客来蔡家崖玩,尤其是七一前后,来拍照的人挤满了照相馆。”

  牛侯伟照相馆的对面是一家特色小吃店。店主是56岁的白江民,小吃店主要卖当地的一种面粉做成的特色小吃——啦叨叨。

  白江民:“去年游客比较多一点,5月6月7月,一个月收入个大几千。”

  白江民在家里院子准备剥玉米粒  

  摄影:央广记者贺威通

  特色小吃啦叨叨  兴县新闻办供图

  白江民是蔡家崖乡木兰岗村人,2000年为了孩子上学,举家搬迁到蔡家崖村。家里有三孔窑洞,其中两孔住人,一孔当做厨房,做啦叨叨用。

  白江民家的三孔窑洞  

  摄影:央广记者贺威通

  白江民讲起他小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高粱糊糊,冬天穿的棉袄,春天把棉花拆了接着穿。这些年,种地、在砖厂干,日子逐渐好起来。去年,“红色风情街”开业,入住的商户免一年房租,他就租了间门面卖小吃,赚了四万多块钱。

  这些天,蔡家崖正忙着拍旅游专题片《桃花红杏花白》。

  专题片拍摄现场  蔡家崖乡政府供图

  专题片拍摄现场  蔡家崖乡政府供图

  专题片拍摄现场  蔡家崖乡政府供图

  片名的由来跟蔡家崖种植的经济林有关。蔡家崖村北侧的山坡上有1000多亩的生态采摘园。五年前,县里统一规划生态采摘园,政府提供树苗,村民免费种植。乡长张敏说,拍这部专题片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销路。

  张敏:“今年我们跟顺丰对接,要在全国范围内给我们推销。结合红色文化旅游,扩大一下影响力,争取让老百姓产出来东西,今年把它都销出去。”

  如今,红色文化滋养的蔡家崖人,都希望能够参与到红色旅游发展中来。如何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兴县县长刘世庆说出了解题思路。

  刘世庆:“围绕蔡家崖打造4A级旅游景区,今年5月我们全面开工建设一批项目,一是建蔡家崖的干部学院,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二是围绕红色文化,充实一些内容。把‘四八’烈士馆,跟蔡家崖纪念馆,连成一条线,把兴县第三产业做大做强。”

  兴县文物和旅游局局长田宝玉这些天正在忙着筹备兴县第三届红色旅游文化节,他说,兴县正建设沿黄旅游公路,把红色旅游和沿黄旅游相结合。另外,兴县是小杂粮基地,把红色文化的一些元素融入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当中来。

  蔡家崖种植的杏  蔡家崖乡政府供图

  兴县农产品  兴县新闻办供图 

  兴县农产品  兴县新闻办供图

  兴县的黄豆、绿豆、红枣等农产品品质都不错。近年来,红色兴县努力追求绿色发展。今年,当地提出农民人均2亩优质小杂粮、2亩经济林、2亩中药材的产业增收思路,抓手正是各村建立的经济发展合作总社。全体村民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收益的10%平均分配给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今年,县财政还要整合3亿元,支持每个行政村打造一个百亩以上产业示范基地。兴县脱贫办副主任田左玉说,就是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

  田左玉:“村里头经济也做大了,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陆陆续续都干完了,村民都享受到了利益。”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中国之声推出大型主题报道《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足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50多名记者深入偏远乡村、城市社区、工程现场、科研院所……蹲点调研,充分展现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充分体验新征程上人民的奋斗精神。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