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博鳌面对面]打开博鳌论坛的“会场后门” 哪些惊喜与挑战在等待?

2019-03-29 07:1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博鳌3月29日消息(记者姚轶滨)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进入第四天。对于很多人来说,博鳌亚洲论坛都是一个契机。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管理者、各个行业的领军者纷纷云集于此,让这里成为一个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

  但是,在这样眼花缭乱论坛的会场上,有一个“后门”,可能大家不太知道、平时在媒体的报道中也看不到。今天的《博鳌面对面》跟随记者的脚步,去博鳌论坛的“会场后门”看看。

  说是“会场后门”,其实并不是字面意义的后门,而是散场时会场的出口。其实大多数会场,只有一个门。但这个后门,是为数不多的、记者能够跟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大咖面对面提问的机会。而机会只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记者们必须在嘉宾走出会场和再次消失在茫茫人海之间,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发现他、迎上去、拦住并提问。

  在分论坛《全球治理向何处去:思辨与思变》之后,记者张筱璇成功地让中佛罗里达大学全球事务特聘教授、全球经济与环境机遇中心主任詹姆斯·巴克斯停下了脚步。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前首席法官,也是世贸组织的首任法官之一。去年8月,美国否决了毛里求斯籍法官斯旺森开始第二个任期的任命。目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法官中,7位只剩下3位,正常的工作都很难开展了。这位曾经的WTO大法官的话题离不开全球化和法律。

  记者:“一带一路”会不会促进全球化?

  詹姆斯·巴克斯:只要推动得当,“一带一路”倡议一定会对全球化有好处。遵守法律才能促进投资,保护合同,因此如何推动非常重要。我很高兴论坛上其他的嘉宾也有这样的共识。我对外商投资法很乐观,但我同样期待看到法律是如何实施和推行的。

  在这个门口,有时候记者们之间是竞争对手,因为大家都想得到采访机会;但有时候也是“战友”,因为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说服嘉宾接受采访。在“自贸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中国实践与国际经验”的分论坛上,因为嘉宾份量极重,论坛还没结束就已经有大批记者堵在了会场门口。一大群记者费劲口舌,才把著名经济学家、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拦了下来。

  之所以记者们愿意如此大费周章,是因为这样级别的嘉宾,对于政策的把脉相当有功力。到4月15日,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一周年。在这一年的实践中,海南蹚出了什么路呢?

  曹远征说:“在海南开放中间最核心的一点是服务业的开放。从中国经济来说,现在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下一步的发展是服务业。但服务业又是开放的一个难点。能不能在这做实验,让服务业开放?首先自贸港开始医疗的探索、教育的探索,从这个意义上,它在形成一个更新、更高的标准,看一看能不能做出经验,然后为全国服务。”

  大家可能觉得,这后门岂不是比前门还管用,以后都去后门采访好了。这些只是属于在后门成功捡到漏网之鱼的情况。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时候,都因为嘉宾后面还有活动,没有时间接受采访。

  不过,有些记者是这些嘉宾们无法拒绝的,跟着这些同行就会有意外收获。比如在《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东、西”融合》这场分论坛的会场后门,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就被一群“无法拒绝”的记者围住了。

  小学生记者:杨叔叔我想采访您一下。

  杨斌:好。

  小学生记者:请问你对小学生教育有哪些新的建议吗?

  杨斌:现在可以看到不断在提小学生减负,就是减少负担。其实这不意味着,每一天没有事情做。说减少负担只是想说,对这些年龄段的孩子们过早地摄取知识,可以把它“匀”在今后的人生旅程当中。但是,在比较小的时候,有一些基本的品德、美德的灌输、继承,如果把这些称为“负”的话,这种“负”越多越好。小学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跟父母亲以及同学在一起,去探讨“到底人这一辈子应该怎么样过,才是有意义的”这个问题。这种问题越早探讨越好。虽然经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事之后,答案会很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等到有了更多经验之后才去探讨。其实从很小的时候,哪怕有一个最直白的念头,我觉得也应该探讨这样一个话题。

  经常被拒绝,偶尔有回应,这就是会场后门最真实的写照。但我更认为,真正受到考验的不是记者们,而是这些被采访者。面对记者们一个又一个的提问,他们没时间准备、没时间做功课。一盏盏聚光灯和一个个话筒,拷问的是他们最真实的水平和能力。而他们侃侃而谈的自信和开放包容的态度,像极了从小渔村走出来的博鳌,像极了走向世界的中国。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