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国多地鼓励实行“2.5天休假模式” 政策落地还需细则跟进

2019-01-16 07:4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河北省近日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方案》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实施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小长假”政策措施。消息发出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提出,多半天假期是好事,但平日里连双休都没有,2.5天如何保证?

  据了解,河北推出的“2.5天小长假”方案并非新政策,从2015年开始,安徽、浙江等10余省份都曾正式出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新的休假模式。但直到目前,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那么,“2.5天小长假”政策实现起来有多难?原因又有哪些呢?

  采访中,很多群众表示,无论是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还是试行“2.5天小长假”,都是应和了民意。据媒体报道,在新浪微博话题讨论区以“河北有望迎来2.5天小长假”命名的话题下,阅读讨论量已破1.1亿。

  在河北某省直机关工作的小李表示,目前河北省“2.5天小长假”实施细则还未出台,但总体来看,政策要真正落地并不容易,“有人说‘2.5天小长假’要从年假里面扣除,如果是这样我肯定不会赞同的。”

  人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随后,江西、重庆、甘肃、辽宁、安徽、陕西、福建、浙江、广东和湖北等10余省市正式出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新的休假模式。然而,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三年多过去,却鲜见地方有实质性的动作。

  安徽省某机关工作人员李先生表示,“2.5天休假模式”喊了好多年,但实际执行起来不具备条件。“有的科室只有一个人,那怎么办?如果可以安排周一到周日任何一天进行调休,就意味着有群众到某个单位办事,这个单位可能某个部门工作人员因为调休,而让群众无功而返。”李先生说。

  李先生还表示,弹性作息要在遵循国家法律规定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而不是缩短每周法定工作时间、周五下午直接放假。这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节奏也带来较大影响,很多工作内容要在4.5天内完成。

  2016年,浙江也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新的休假模式,遗憾的是,政策却迟迟未能落地。“5+2”“白加黑”,似乎才是正常的工作节奏。浙江省嵊州市民钟悦觉得,2.5天的长假,就好像是画着的一张大饼。

  她说:“不要想得那么美了,能保证我们2天就足够了。我们单位星期六、星期日经常要加班,加班费大概80元一天,我宁可不要加班费,也希望多陪陪家人。”

  在河北省提出的方案中,“2.5天小长假”政策牵头单位是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责任单位是省文化和旅游厅,记者采访相关单位得到的消息是尚未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但表示正在督促有条件的地区抓紧研究细则,制定合理的操作办法。

  部分已出台相关政策省份的政府部门也向记者透露,政策往往是短短几句话,具体实施方案和细节需要时间,涉及很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需要顶层设计。

  为什么“2.5天小长假”成了看上去很美、落实很难的“纸上福利”?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刘思敏认为,此前各地出台的2.5天休假制度基本都是站在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提出的,也多停留在鼓励和提倡的阶段,说明2.5天休假政策意在提倡,并非强制性措施。

  刘思敏说:“对国务院的这份文件以及河北省的这项政策恐怕都不能做过多解读,因为毕竟它的关键词是‘有条件的地方’,而且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优化。这几个关键词都证明了它不是强制性的,只是引导性的。何况明确说明了并不是星期五的下午半天就不上班了,而是要把星期五下午的时间安排到其他的工作日里面去,或者是从年假里面扣除。所以通过这样的分析,恐怕就不能有太乐观的一种预期。”

  而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所长杨宏浩认为,2.5天休假呼之欲出,尽管尚未落地,但这种探索值得鼓励。同时他建议加大执法监督和处罚力度,要考虑在文件中作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并进行一些硬性规定,相关部门更要跟进巡查监督。(记者王利 孟晓光 见习记者张丹瑜 浙江台记者陈征北)

编辑: 张潇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