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将全面拉开序幕

2019-01-15 07:3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5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本月3日,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完成“互拍”,任务圆满成功。以嫦娥四号任务成功为起点,未来,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将全面拉开序幕。

  目前正在休眠中的玉兔二号将如何完成未来的科学探测任务?嫦娥探月工程未来还将有哪些计划?昨天(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有关情况。

  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嫦娥四号的落月视频上周五一发布就刷屏朋友圈,其传送的数张月球背面月表实拍,更让大家真实触摸到了这块未知的神秘之地。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说,四号探测器上装载了十多台相机,它们就是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带人们认识月球的眼睛。

  嫦娥四号探测器装有黑白相机,也有彩色相机,对于全景成像和地形地貌成像,采用彩色相机;对于导航相机以及避障相机,采用的是全色的,主要原因还是服务于每个相机的功能使用情况。比如,监视相机作用就是监视两器释放分离的过程,导航相机主要目的是获取巡视器周围的影像,然后通过双目成像在地面进行三维恢复,为路径规划提供依据。

  这些相机也为嫦娥四号的精准着陆和玉兔二号的顺利行走提供了最关键的帮助,孙泽洲说:“着陆后, 周围地形起伏剧烈,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对于巡视器来讲,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上进行巡视,也有很大的难度。我们现在通过巡视器感知的图像进行精确的地面恢复,制定更为合理的行走路线,力争找到一些相对安全的区域作为行走的路线。巡视器在行走中是能够自主进行避障的,前面有障碍会停下来,自主进行新的路径规划,就目前掌握的着陆区周围的地形来讲,还没有不能逾越的障碍。”

  嫦娥四号任务总设计师吴伟仁认为,在太空领域,我国此前一直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进度”,而嫦娥四号的月背探测在实现赶超上有了突破。他表示:“在降落过程中,最后一百米是惊心动魄的,降落得比较准确,是预定的、精确的着陆点。从图上可以看出,我们周围有四个(撞击)坑,我们降落在中间,而且是有坡度的地方。”

  目前,嫦娥四号任务已经全面转入科学探测阶段。不过,负责探测的两个主角——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在上周五完成太空互拍仅仅一天后就已进入休眠,将度过长达14天的零下180度月夜低温挑战。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说,“小兔子”休息期间,科研人员仍在紧张地开展工作,为的是在月昼到来前帮助玉兔二号选好正确的路线。“玉兔是要动的,动得越多越好。根据探测,边上有很多大坑、小坑,西北方向相对平缓。未来,玉兔二号的行走方向是以西北方向为主对周围、月表环境进行探测,嫦娥着陆器在原地探测。”他说。

  未来,嫦娥四号将获得最新鲜的月背一手资料,吴伟仁说,这些都将为我国及世界科研提供原创性的成果。他指出:“这次我们身临其境,(着陆区)周围地形的部分图已经出来了。同时通过这次月球行走,获得月球背面第一张地质剖面图,可以探测到一百米到两百米深。通过它的地质构造、分层研究月球背面地质的起源、形成,包括月球年龄的形成,都是第一次。第二类探测是月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耀斑的爆发对月球空间的影响。第三类主要是研究月球背面的物质成分。这些成果对于人类来说都是第一次,这些成果的取得最后都会有原创性的效果。”

  嫦娥四号花费多少,在发布会上也备受关注。吴艳华说,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四号任务有前辈打好的基础。经过论证,按照月球背面探测的新目标实施这次任务,花的钱不多,大概和修一公里地铁差不多。中国政府对航天的投入,特别是探月和深空的投入,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的。

  而嫦娥四号的成功,也代表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将全面拉开序幕。未来嫦娥还将如何探月?火星的探索何时会启动。吴艳华给出了时间表。他指出:“探月分‘绕、落、回’三步走,‘回’是以今年年底左右嫦娥五号到月球正面取样回来作为标准,除了嫦娥五号以外,后面还有三次任务。嫦娥六号计划是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嫦娥七号是在月球南极的一次综合探测,包括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嫦娥八号继续进行各种科学家需要的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无论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洲,都在论证要不要在月球建立一个科研基地。我们要通过嫦娥八号来验证部分技术,为以后各国共同构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的探索。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

  同时,中国空间站目前正在建设过程当中,预计到2022年前后建成。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李国平说,中国未来将在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深空探测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他表示:“后续,我们希望在空间站建设过程中,在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训、航天医学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我们邀请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利用中国的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的相关试验工作,这项工作现在正在进行中,欢迎各国有这方面意愿的科学家参与中国空间站的试验工作。”

编辑: 王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