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五棵松体育馆打造“中国体育特色商业街” 破解奥运场馆赛后利用难题

2018-12-16 08:5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16日消息(记者朱宏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现在距离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的时间,10年之后,困扰奥运会很久的场馆赛后利用在北京是否得到了解决呢?

  此前多届奥运会均有失败经历: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场馆连年亏损,截至2013年,亏损总额已达523亿韩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花费7.13亿英镑建成的奥运场馆现在大部分已经面目全非;悉尼奥运会也没有真正解决赛后利用问题。

  那么,无论是鸟巢、水立方、五棵松,还是各高校内的体育场馆,它们的现状如何?围绕五棵松体育馆打造“中国特色商业街”,这能成为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新模式吗?五棵松体育馆以及周边设施的利用率又如何呢?

  在历届奥运会结束之后,由于巨大的体量、巨额的维护成本、功能开发的难度、使用率的缺失等原因,使得奥运场馆的赛后运营成为一道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针对一些国家的失败经历,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北京体育场馆协会副会长霍建新强调,如果奥运会变成资源浪费,它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使用了31个场馆,其中12个为新建。而五棵松则是新建场馆之一,五棵松体育馆曾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篮球比赛场馆,它也将是2019年篮球世界杯比赛场馆和2022年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近日,围绕五棵松体育馆的特色街区“华熙LIVE·五棵松”被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这条商业街能成为奥运场馆的“生财之道”吗?

  对此,华熙国际场馆运营公司总经理纪小恒表示,要为避免奥运场馆空置,就要坚持市场化和多元化经营。他介绍说,五棵松体育馆目前已经成为北京文化、体育新地标,每年举行国内外一线艺人演唱会、职业体育赛事、大型颁奖礼等活动上百场,吸引观众百余万,场馆利用率达到70%。五棵松周边还拥有许多专业体育场馆包括M空间(2008年奥运会篮球训练馆)和HI-PARK篮球公园,每年举办数百场体育赛事。

  北京奥运会后,能容纳18000人的五棵松体育馆斥资数亿,按照世界顶级演唱会场馆标准进行了改造,成为既适合举办职业体育比赛、又适合举办商业演出等娱乐活动的综合性场馆。目前已经成为京西最繁忙的体育馆,而如今繁荣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各大奥运场馆中五棵松体育馆是唯一一个民营企业持有建设的综合场馆,华熙国际集团董事长赵燕回忆,为了避免奥运赛后的亏损和空置,改造前期就花了数百万的咨询费。这样的设计方案也为之后五棵松举办NBA中国赛埋下了伏笔,也让五棵松体育馆在奥运会之后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而巨额打造的场馆仅仅依靠体育赛事并不能解决“温饱”,这时赵燕想到了举办演唱会。经历了数次碰壁之后,赵燕成功请到了世界级巨星碧昂丝。

  近年来,五棵松场馆每年都将举办上百场大型活动,场馆预定甚至需要提前一年半甚至两年。此外五棵松还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条以文化、体育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商业街,开创的“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全新商业模式,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表示,五棵松场馆的运营值得向全国推荐,也同时为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开创了一条新路。

  正在筹办中的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将有十二个场馆,其中11个是2008年奥运会遗产,这些场馆原有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模式也完全契合了国际奥委会节俭办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编辑: 李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