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打通监管“蜂窝煤”

2018-11-21 07:1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11月21日消息(记者丁飞 陈瑜艳 唐奇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到今年4月海南自贸试验区破土而出,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正一步一个脚印,从上海走向全国。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自贸试验区新设立外资企业7844家,同比增长39.8%;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0.5%。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我国外资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试出新未来,闯出新天地——自贸试验区五周年回眸》,今天推出第三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打通监管“蜂窝煤”》。

  世界银行今年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向全球推荐了中国上海实施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改革举措。报告认为,实施“单一窗口”,取消行政性收费,增强透明度并鼓励竞争,压缩了“跨境贸易”的时间和成本。

  在浙江,一艘巴西籍40万吨铁矿石运输船正停靠在舟山鼠浪湖码头。舟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业务处处长俞文波说,过去货船需要办理4个部门的手续,如今这些手续被精简为一个平台一次性办理,时间也从4小时缩短到了10分钟。他介绍说:“前台受理业务以后,涉及到一些业务需要去现场查验,业务指令流传到局本部,查验的结果、实验室检测结果,以电子方式传输到窗口,通过电子方式通知企业来领取。”

  在广州,一家民营企业通关业务部负责人陈思说,企业每天都要出口大量货物到世界各地,以前光报关业务就需要300多人操办,且要往返多地,如今300多人只剩不到100人。她介绍,现在只需要在系统上输入一次信息,报关报检的动作就可以一次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手续也相当简便。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其实是为外贸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打造的“一站式”在线办理平台,以往货物通关或船舶进出港,企业要对接多个口岸监管单位,要在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部门之间奔波,提交大量重复的数据和材料,这被形象地称为“蜂窝煤”现象——监管部门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无法打通,直到2014年2月上海自贸区成立不久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启动建设。商务部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所长崔卫杰说,单一窗口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际贸易业务全流程的全覆盖,以推进贸易便利化。

  “这些体现到现实中,就是通关时间的压缩。从进出口货物申报到进出境船舶申报、企业资质办理、贸易许可、原产地证明、出口退税、税费支付、结付汇等等,涉及不同部门的所有贸易环节,希望在‘单一窗口’上能够全部实现。通关时间就是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中各个国家可以作出承诺的非常重要的指标。”崔卫杰说。

  目前,上海口岸货物和船舶申报已实现100%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货物申报由1天减少到半小时,船舶申报由2天减少到2小时,“单一窗口”处理全国将近1/3的进出口贸易量,已经是全球业务处理规模最大的平台。上海市口岸办通关处处长杨旭波向记者透露,下一步上海不仅要打造长三角“单一窗口”,还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口岸的互联互通。

  杨旭波介绍:“目前我们已经和11个经济体的19个口岸建立了信息互通的机制。比如马来西亚的相关口岸推进了原产地证的互通,他们开出的原产地证信息直接可以发到上海‘单一窗口’,企业不需要等着纸质的单证来了再申报。再比如和澳大利亚的一个口岸实现了物流的可视化,从澳大利亚进来的货物全程在海上哪个位置,是不是到上海港口,有没有报关都可以看到。”

  依托各自贸区良好的平台支撑,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加快,并逐步实现从“方言版”向“标准版”的升级。截至目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已覆盖全国31省区市,并与25个部委系统“总对总”对接,所有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申报全部免费。数据显示,“单一窗口”单日申报量已突破86万票,主要申报应用率提升至80%,累计注册用户60万余家,总申报业务量超过1.45亿票。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白石表示,下一步,“单一窗口”建设将从口岸通关领域向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延伸,要开展与银行、保险、邮政、民航、铁路等相关行业的对接,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单一窗口”主要申报应用率2020年要达到100%,继续为压缩通关时间、降低通关成本做贡献。

编辑: 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