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江苏、内蒙古整改不力

2018-10-18 07:4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杜希萌 景明 金建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继续对地方进行反馈,昨天(17日)点名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整改不力问题。两省区“问题清单”被晒出,虽然问题各不相同,但其背后一些地方“避重就轻、得过且过”的心态和“敷衍整改、表面整改“的行为却有所相似。另外,督察反馈措辞之严,也备受公众关注。

  有句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反馈情况来看,江苏、内蒙古一些地方“靠湖吃湖,靠草原吃草原”,无序开发不仅挤占了豚类自然保护区里江豚的栖息地,还让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7个盟市草原面积呈现减少趋势。对于地方的“假整改”,真督察如何识破?未来又该怎样杜绝相关的问题?

  今年6月到7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回头看”。通报材料概括了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后,两省区的一些整改措施,但更大篇幅的内容集中在“问题”上。

  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组长马中平提到,江苏整改方案中设定的目标不少,但实际操作层面上却被打了折扣。比如,泰州市宏大特种钢机械厂违规占用长江岸线问题未纳入整治范围;位于长江重要湿地的扬州市广进船业公司截至“回头看”检查时仍未拆除到位;被群众多次举报的“沙钢集团污染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沙钢集团污染问题仍然突出,焦炉地面除尘站部分时段不正常运行,烟尘直排,高炉烟尘无组织排放严重;百万吨钢渣等工业固体废物长期堆放在长江岸边,污染周边土壤和水体,威胁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

  “假整改”直接影响了水中“大熊猫”江豚的生存。检查发现,镇江市长期忽视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保护问题,在督察整改期间还违法侵占保护区1400亩。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当地的“大江江豚保护科普研究基地”甚至就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旅游景区,里面并没有保护江豚,只有大量仿古旅游建筑。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柏成寿说,保护区内非法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面积多达7000多亩,损毁大量江滩湿地。镇江市政府下属文旅集团还于2015年10月在保护区缓冲区及实验区擅自违规建设旅游项目,项目于2017年4月完工,10月试运行,侵占保护区面积150余亩。

  此外,在长三角区域内,江苏北部地区空气质量相对较差,“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任务不轻。但在检查中却发现,作为最主要措施之一的“减煤”,普遍存在企业虚报情况,镇江新区经济发展局甚至代填代报企业虚假耗煤数据。仅徐州、南京、镇江3市2017年虚假减煤量就有500万吨,占三市上报总量的47%。而产业升级、散乱污治理等工作推进存在滞后。

  马中平表示,整改方案要求徐州市2017年5月底前完成焦化行业问题整改,在整改到位前实施停限产,但直至2018年5月才开始部署相关工作,11家焦化企业仅1家完成干熄焦改造,全省初步排查的散乱污企业超过10万家,普遍存在生产工艺落后、治理设施不健全及运行不到位等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引起频繁投诉。

  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草原生态系统”专项督察则发现,无序开发仍在不断侵占草原。比如锡林郭勒苏尼特碱业公司所属碱矿违规侵占草原11667亩,大量碱土无序堆放。督察组组长吴新雄说,旅游的开发脚步也在不断侵占草原。自治区共有71家占用草原的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57家未办理征占用草原手续,涉及草原24.7万亩。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政府在2016-2017年间连续在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内引进24个草原旅游项目,占用草原573亩。

  通报还提到,呼伦贝尔市组织实施呼伦湖综合治理规划时随意调整,应于2017年底完成的20个治理工程项目,2个被调出;剩下18个项目中,16个大幅调整,调整变更率达到90%。呼和浩特市在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遇到困难就停下。整改方案要求2017年实施的热源入呼工程至督察时尚未启动,全市大量供热企业均不同程度存在超标排放问题,部分燃煤小锅炉未按要求淘汰到位即擅自销号。

  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已对江西、江苏、内蒙古三省、区问题进行了反馈,“敷衍整改、虚假整改”成为通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对于长期累积的环境问题,地方缺乏足够的动力与能力去解决。“假整改”的问题普遍存在,说明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相当多,完成任务的压力相当大,也说明地方应对环境污染的治本手段有限。通过“回头看”追责,“假整改”会少一些,但是要根本杜绝,既需要治标即追责,也需要治本即增强各地环保能力建设。

  督察要求,江苏、内蒙古两省、区须依法依规严肃责任追究,并抓紧时间制定整改方案。

编辑: 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