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精雕细琢正当时]汽车做媒,“一带一路”再握手

2018-10-07 08:1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一带一路”五周年境外采访组10月7日发自布达佩斯的报道(记者刘志军 俞天颖)1100多年前,七个起源于亚洲的游牧部落来到多瑙河盆地定居,成为今天匈牙利人的祖先,匈牙利民族也由此认为,自己是亚洲的古老亲戚。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匈牙利政府也曾经提出“向东开放”政策,主要面向东方、特别与中国谋求合作。

图为布达佩斯街头行驶的伊卡露斯汽车(央广记者 俞天颖 摄)

  “伊卡露斯”是匈牙利知名汽车企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与中国合作交往长达46年,后因金融危机而中断。2017年,中国中车集团在匈牙利与“伊卡露斯”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为欧洲公共交通提供全新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借助“一带一路”,“伊卡露斯”与中国再续前缘。

图为伊卡露斯匈牙利汽车工厂会议室悬挂的锦旗(央广记者 俞天颖 摄)

  走进“伊卡露斯”的会议室,记者立刻被墙上的一面锦旗所吸引,锦旗上绣着:“中匈友谊结硕果,真诚服务扬美名”十四个大字,落款是中国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1991年。莫尔·久洛已经在伊卡露斯工作了40多年,他说,伊卡露斯与中国的缘分,要从60多年前讲起,“1951年我们向中国出口了第一台伊卡露斯,到1997年一共出口了2954台。80年代是高峰,最高一年出口了480台。”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从匈牙利进口了近百辆伊卡露斯。伊卡露斯车身宽大,乘坐舒适;又因为车身被漆成黄颜色,醒目鲜艳,而被职工亲切地称为“大黄车”。北京维尼纶厂退休职工黄文秀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它无论是外观还是里边的设施,在北京市都是数得着的非常先进的大客车。我们的亲戚朋友提起来都说,你们厂那车,真棒!”

图为伊卡露斯执行经理霍尔瓦特·亚诺什(央广记者 刘志军 摄)

  1998年,受体制转轨和金融危机影响,伊卡露斯遭遇困境,它与中国长达46年的缘分也在这一年中断。伊卡露斯执行经理霍尔瓦特·亚诺什不甘心一个百年老厂会有这样的结局。他说:“这边的厂房,高度和宽度非常适合大批量生产。现在这个车间可以同时做一百辆车。我们还有专用的铁路线运送零件和原料。我们希望重现这种光辉。”

  让霍尔瓦特·亚诺什庆幸的是,伊卡露斯的希望之光被“一带一路”再次点燃。2017年,中国中车集团与伊卡露斯成立合资公司,决定从欧洲正在兴起的新能源电动大巴起步,利用中国先进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抢占绿色交通市场先机。

  中车交通欧洲总经理裴杰介绍:“它是一个历史非常辉煌的老牌公司,车体制作方面的技术非常强。恢复产业之后,我们会做中车和伊卡露斯的双品牌车,用这个去做市场的推广。”

  在中东欧16国中,匈牙利对“一带一路”倡议最热情,给予的政策也最优惠。良好的政治气候为双方重新握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霍尔瓦特·亚诺什把今天的合作比喻成“上帝送来的礼物”。他表示:“在柴油车领域,欧洲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企业,而在电动大巴上面,无论技术研发还是市场资源,中国都是领先的。我们的汽车曾经走遍了世界,现在在合作中分享各自最好的技术和优势,肯定会生产出全世界最顶级的汽车。”

  新合作也让老员工焕发了青春。莫尔·久洛告诉记者,他经历过四十年前伊卡露斯的辉煌,也经历过停产停工的低谷。他今年66岁,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到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不过,他现在还不想退休。他回忆道:“我1973年来到伊卡露斯,2004年工厂停产。我在这里亲手关掉了最后一台机器。现在工厂重新启动生产,我感到非常满意。”

图为伊卡露斯匈牙利汽车工厂外景(央广记者 李莹 摄)

  而在遥远的中国,黄文秀与伊卡露斯的缘分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继续着。去年,她报名参加老年旅游团,来到东欧五国观光。走在布达佩斯街头,她又遇到了阔别十几年的老朋友——“大黄车”,一下勾起美好的回忆。听说不久以后,伊卡露斯与中车集团合作生产的电动大巴就要出现在欧洲城市街头,黄文秀心里充满自豪:“原来是匈牙利的车引进到中国,现在如果我们在匈牙利看见中国制造的车跑在他们的大街上,我觉得历史的变化太大了。这是一种缘分,也是我们的骄傲。”

  在布达佩斯的英雄广场上,矗立着七个草原民族部落首领的青铜雕像,身骑骏马,挎剑弯弓,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灿生辉。现任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曾经说:“我们虽然坐在欧盟的船上,但需要来自东方的劲风”。半个世纪前,来自匈牙利的伊卡露斯城市客车曾经行驶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改革开放四十年以后,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劲东风,与中国合资生产的新一代清洁能源客车将奔跑在欧洲的大街上。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