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教育部:竞赛以及竞赛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

2018-09-22 09:4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2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一份备受关注的答记者问,内容是关于近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办法》中明确,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其实,今年初,这股针对奥赛等杯赛的禁令风已经刮起。目前,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华杯赛”)已确定暂缓举办,备受关注的“学而思杯”今年也不再举办,最新的《办法》更是将禁令刮向全国。

  中秋假期前,江苏南通的刘女士坐在培训机构门口等着接孩子放学,说到假期的安排,虽然学校放假了,但培训班不能停。“我想让他玩,但是没法玩,现在是学习的比玩的多。(孩子)上五年级,今年很多老师都说开学就有很多学校过来到整个班级去挑孩子,从写字到课外参加的任何一个竞赛类的,把所有都摆出来,提前把孩子筛选一遍。学校肯定都是择优选,哪个学校都想要好学生。”刘女士说道。

  刘女士所说的“择优”是当今大部分家长共同的焦虑。其实,教育部早在2014年就出台过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依然有学校采用“点招”“秘考”等方式,择优选拔学生,“择校热”也依然存在。

  广州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称:“之前一直是通过‘秘考’,整体上民办学校都是这样选拔学生的,但是今年可能有一些学校会改为‘面谈’,其实说得通俗一点,面谈的话里可能还是会考。”

  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当下,即便家长不愿意,但“升学”的洪流裹挟着家长把孩子送入一个又一个培训班。为了减轻各类竞赛造成的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今年初,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要求现有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一律按管理权限进行重新核准,未经重新核准的,不得再组织开展活动。公告下发后,著名的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华杯赛”)暂缓举办,备受关注的“学而思杯”今年也不再举办。

  但在教育部近期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仍有家长直言,目前小升初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初中物理知识,为的就是在参加竞赛时能够具备优势。

  为进一步建立规范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长效机制,教育部近日再次印发《办法》,《办法》规定,只有在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才能组织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此类竞赛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每年申请、审核并动态调整一次;竞赛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所有的竞赛通通不能和招生挂钩。(你想)竞赛就去竞赛,但是,和招生无关。”

  面对这股更加强劲的禁赛风,学而思南昌某教学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全面地取消了竞赛,也把竞赛相关的内容从教学大纲和讲义中删除了。但从短期来看,《办法》会对招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之前一些以提高竞赛成绩为目标的家长可能就会选择退出。从长远看,学而思更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能力。”

  2012年,北京市曾经发布过最严“禁奥令”,各类奥数培训班纷纷关门,但现在,不少培训机构换个名称继续教学,且生意火爆。如何才能让禁令真正落地,长久生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过去竞赛活动的乱象,与监管机制不健全有很大关系。此次教育部设立了专门的举报投诉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教育部将通过调研、巡查等方式,强化对竞赛活动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举办的,将严肃处理,有关处理情况及时通过教育部官方渠道向社会公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除了加强监管,更要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机制。“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积极发展第三方评价,让其检验学生正常的成长、发展,完善教育评价制度,让专业的评价真正发挥作用。”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