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长江日记]留住自然,才能有最大的价值

2018-08-17 07:2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丽水8月17日消息(记者管昕 刘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丽水的第二天,坐汽车绕着盘山公路走了很久,记者来到丽水市松阳县一个叫西坑村的古村落。

  西坑村四面环山,云雾缭绕,保留着21幢清代古民居、宗祠等古建筑,让不少摄影师流连忘返。2014年开始,一些年轻人来到这里开办民宿。西坑村所在的四都乡乡长吴海燕介绍,从去年开始,西坑村创建了3A级景区村。她说:“2014年,这里开了首家民宿‘过云山居’,去年开了‘云端’,这是两个精品民宿。还有其他5个民宿、农家乐,是当地老百姓自己做的,一年村庄有900多万元的民宿产值。”

西坑村里的一家民宿观景平台。(央广网记者 管昕 摄)

  江苏人李超骏是第一个到西坑村开办民宿的,他把自己的民宿起名为“过云山居”。他告诉记者,起初很多人质疑他如何将一晚1000元的房间卖出去。他自己也没想过,开业后的第一个十一长假,这个小村庄来了5000人,从乡道堵到县道。

  投资200万元开办民宿,李超骏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收回了成本。他的“过云山居”只有8个房间,每天都客满,每年的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他介绍,“过云山居”有自己的公众号流量,每发一篇文章有八九万的流量,房客全部通过公众号来预定房间。从知名度而言,目前“过云山居”可以算得上全国前三。

西坑村去年开起的一家民宿品牌“云端觅境”。 (央广网记者 管昕 摄)

  去年,一个叫“云端觅境”的高端民宿品牌也落户西坑村。短短几年时间,西坑村的变化让人惊讶。原来只有116户320多人,现在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吴海燕介绍,这之前是一个准备搬迁的村子,已经十分破败,留在村里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而现在村里甚至出现了常住人口回流,还可以把农产品卖到这边,可以在这就业。民宿带队、乡村治理同步推进的发展路径,让西坑村有了活力,沉睡的乡村文化也被激活。

西坑村的垃圾分类一角。(央广网记者 管昕 摄)

  和西坑村一样,松阳县四都乡境内,还有一个叫平田村的古村落,吸引了不少文艺青年前来创办民宿品牌,甚至有不少建筑设计大师加盟。走进平田村,随处是改造精致的民居,推开窗户,便是美丽宁静的田园风光。

平田村里一家民宿推开窗户向外看即是风景。(央广网记者 管昕 摄)

  一位来此小住的游客王蓓告诉记者:“我一下车,看到山和云,心情就非常开阔,来到这以后,心比较静。我选这的原因是,我不想找大众景点,我也不赶景点。我基本宅在这里比较多。”

  王蓓是江苏科技大学的一名大学老师,住过不少地方的民宿。在她看来,随着民宿在各地农村的兴起,避免民宿经济同质化,尤其挖掘村庄独特文化,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才能让村庄具有持久魅力。她认为,民宿做产品也很重要,比如这里有茶、梅干菜、笋干等产品,客人愿意带一些随手礼回去。但如何把它变得不一样?如何把体验、产品、文化和当地旅游融合在一起?这些都非常重要。

平田村里的一家民宿。(央广网记者 管昕 摄)

  松阳县有100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占全县村落总数的四分之一。目前累计有50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3年起,当地就开始在这方面下功夫,出台政策、制定规划保护古村落,引导民宿产业发展,探索乡村振兴。

  松阳县委书记王峻表示,从长远看,乡村仍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村以农为本。今后乡村的经济形态可以是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的多元化乡村经济,这些会给乡村带来巨大发展。

  看过松阳县的民宿产业,“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也随之画上句号。

  看长江,观中国。7月20日,云南丽江出发,8月16日,浙江丽水收尾。全程8000多公里,11个省份,220多个采访点,历时28天。陆地翻山越岭,水上大江奔流。对采访团的很多人而言,这是职业生涯中第一次跨越半个中国的行走。

  在松阳县一个叫黄家大院的古民居里,采访团共同唱起长江之歌。这一次的行走长江告一段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将是更远的行走,我们仍在路上。

编辑: 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