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长江日记]宝山发展的新“法宝”

2018-08-12 09:2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8月12日消息(记者刘军 管昕)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台风将至,今天江面上的风浪格外大,离开扬州,乘船在长江中起伏,如同躺在母亲的臂弯里,一夜漂摇到上海。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是宝山区的一张“世界级名片”(8月12日摄)。(央广网记者 刘军 摄)

  来到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盛世公主号和歌诗达号两艘大型邮轮刚刚进港停靠。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友农告诉记者,这两艘邮轮现在正在等待接驳这里的变频岸电系统进行供电,“我们这个基站是现在全球容量最大的变频基站,大的邮轮用电量很大,像这艘七万吨邮轮,一个小时一万度电,相当于一个小区一天的用电。”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前身其实是老工业基地上海宝山区的一座拥有20多年历史的滚装货运码头。王友农说,随着上海航运格局的变化,货运集中到洋山港,原先的这些老码头急需转型,宝山区将目光盯上了当时在中国几乎属于空白的邮轮产业。他说:“上海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它需要有邮轮产业的引进,但当时邮轮都是大型化的,进不到中国来,所以就在这里选址,这是深水港,建了这个邮轮码头。这个邮轮码头拿来以后,使我国的邮轮产业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

邮轮接驳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变频岸电系统进行供电(8月12日摄)。(央广网记者 刘军 摄)

  从2011年开港以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三年登顶亚洲,五年进入全球第四,累计接靠邮轮1800多艘次、出入境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王友农告诉记者,随着今年7月启用新的客运大楼,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进入了“四船同靠”的新阶段,“建成以后岸线有1600米,可以同时停靠四艘邮轮,两艘15万吨级的,两艘22万吨级的。”

  走出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不远,就是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这是上海市第二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的工作人员汪莉琴说,这块湿地可不简单,之前一直是一个堆满废弃钢渣的地方。宝山区通过10多年的地形整理、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手段,在钢渣堆上恢复了长江滩涂湿地原貌,成为上海市民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汪莉琴介绍说:“湿地主要分为人工湿地和滨海湿地两部分,滨海湿地就是这片原生态湿地,主要是以芦苇、藨草、茭白为主,还有一些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在钢渣堆上修复出的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8月12日摄)。(央广网记者 刘军 摄)

  老基地有了新面貌,动能转换是法宝。宝山区委书记汪泓告诉记者,在将滨江地带由传统的生产性岸线,向休闲性、生活性岸线转变的同时,宝山区还在推进老码头、老堆场、老厂房、老港区这“四老”向着新兴产业转型。

  汪泓说:“因为我们的国有企业占到六成以上,下一步要利用老国有产业基地的转型,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区已经落户在宝山,成为亚太地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一个聚集地。”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马春雷表示,包括宝山区在内,上海现在有五大区域在进行产业重大调整,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每年淘汰一千到一千五百个落后产能项目,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正在加快。他说:“动力转换的核心问题是创新驱动,这几年上海有一大批科研设施的重大项目,像上海光源二期、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等等,这些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最先进的大科学装置。”

  到达上海,“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也离船上岸,结束了水路的采访行程。明天记者们将去往崇明岛,对这一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情况一探究竟。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