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长江日记]根治非法采砂任重道远

2018-08-08 07:1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池州8月8日消息(记者刘军 管昕)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离开江西九江,记者星夜启航,穿过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顺流而下,不久便驶入素有八百里皖江之称的长江安徽段。

  离开客轮停靠的池州九华山旅游码头,记者乘车来到江边一座名叫乌沙的小镇,这里是长江池州段牛头山水域至南港水域治理非法采砂的一个关键点位。池州市长江采砂管理联合执法队队员黄宁告诉记者,他们去年11月在这里正式设立了长江采砂管理联合执法队乌沙执法基地。黄宁说:“这个位置离江面非常近,从这里插过去,马上就可以上艇,如果我们从池州赶过来就来不及,他可能就逃逸了。”

乌沙执法基地去年11月正式设立。(央广网记者 管昕 摄)

  跟随黄宁一起,记者穿过一条石子小路,不到五分钟,就来到长江边,一艘刚刚完成巡查任务的白色执法船正在这里待命。黄宁介绍,乌沙基地现有10名执法队员,是从公安、水务、港航管理等五个部门抽调而来的,靠着这艘公安执法艇和一辆执法勤务车,执法队分成两班,24小时巡查江面和岸线。他说:“我们白天巡逻一次,晚上不定时,有时两次,有时三次,因为我们巡一趟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基本上一晚上差不多了。”

乌沙基地执法船在江面上巡查。(央广网记者 管昕 摄)

  之所以在晚上多次巡查,黄宁解释,为了躲避打击,非法采砂人员大都在夜里寻找隐蔽的地方盗采,而且采砂船大都经过改装,采砂设备隐藏安装在船舱内部,整个船体再覆盖上厚厚的黑色油布,不靠近根本无法识别是打沙还是正常运行或者停靠的船。

  如此东躲西藏、到处滥挖的非法采砂人员被执法队员形容为“砂耗子”。而这些“砂耗子”不仅在深夜出没,还会雇佣社会闲散人员对执法人员和船只进行盯梢。黄宁表示,和“砂耗子”的每一次交手过招,都需要斗智斗勇。“砂耗子”总和执法人员打游击战,一旦看见执法队的车或船开动,他们就跑了。

乌沙基地的日常巡查记录。(央广网记者 管昕 摄)

  黄宁指着今年6月底皖江区域首次爆破非法采砂船只的录像告诉记者,乌沙基地自成立以来半年多的时间,依法查获采砂船违规移动14起,非法采砂12起,行政拘留5人。执法队员的付出终于有了一些成绩。但是,如果仍像以前一样只靠水务部门单打独斗,没有联合执法,很难有如此效果。

  黄宁介绍,之前是单靠水务部门行动,力量相对薄弱,需要多部门从信息和力度方面有效加强;现在联合了长航公安、水上公安,对违法人员进行拘留,加大了力度,形成很大威慑。

  长江水利委员会这两年一直对长江进行体检,首当其冲的病症就是受暴利驱使非法采砂滥采、滥挖,不仅影响河势的稳定,对防洪和通航安全及生态安全都产生威胁。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局长马水山坦言,通过多种治理措施,虽然目前长江干流非法采砂总体形势稳定可控,但如何标本兼治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为什么非法采砂现在时有发生?马水山解释,因为这里既涉及三无船只的管理问题,还涉及目前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的问题。针对三无船只的管理问题,长江水利委员会和其他部委联合准备出台四联单的管理制度,加强共同合作管理;关于供需需求失衡的问题,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考虑在长江航务管理局共同对疏浚河道砂石进行综合利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缓解地方砂石资源不足和供需矛盾突出问题。目前正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来解决这些具体问题。

  明天,记者的客轮仍将停留在池州,采访团将分成4组,奔赴安庆、铜陵、芜湖等四地,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观察这里治理长江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编辑: 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