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 非法集资案件呈增长态势

2018-07-05 09:2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5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要说现在哪个领域吸引的关注足够多,“区块链”算是一个。一些创业项目只要打着区块链的概念,就好像立刻时髦起来,各种区块链的会议、培训、沙龙、讲座也应运而生,异常火爆,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借着这个技术也可以诞生各类虚拟货币。

  近一年,比特币经历了疯涨、封杀、下跌和再涨价,让很多投资者趋之若鹜,同时,各种虚拟货币也诞生,“抄币”成为了一个营生,甚至形成了个圈子叫“币圈”,但是这个圈子里也充斥一些违法行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昨天(4日)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白皮书警示,以虚拟货币和区块链名义实施非法集资等行为开始出现。

  北京市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主任姜淑珍介绍,2017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889件1342人,受理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820件1480人。非法集资案件仍呈增长态势,以互联网金融名义实施金融犯罪的情况日趋严重。借P2P名义搭建自融平台,通过发布虚假的债权转让项目为自身融资的案件逐年增多,危害也愈来愈大。此外,以虚拟货币和区块链名义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也开始出现。

  白皮书认为,金融创新迅速发展,金融法律规范对金融新业态如互联网金融等规制相对滞后,未对部分互联网金融业务性质和金融风险进行充分的提示。比如P2P行业就曾因规范缺失出现无序发展的状况。

  姜淑珍表示,近期出现诸如“华强币”“五行币”等以虚拟货币为噱头的违法犯罪活动,央行等七部委于2017年9月4日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及时提醒公众警惕代币发行融资和交易的风险隐患,起到良好效果。但是,代币的含义如何,具体以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哪一种违法行为予以规制,尚缺乏执法规范。行政监管在部分领域感觉缺乏明确法律授权,影响行政监管成效,同时,也不便于被规范对象对自我行为性质准确判断。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风险管理处处长郝刚分析了新动向,他说,从去年年底开始,很多过去在国内从事ICO(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和虚拟货币的,走向海外。把平台的公司注册在海外,系统放在海外,上面交易的项目也是海外企业,但是交易的人基本还是中国人,还是那些人,骗的人也还是那些。虽然在海外,但是侵犯了中国居民的合法权益或者财产安全,法律上还是有些说法。

  白皮书分析,诸如“e租宝”案等非法集资大要案,多采用集团化、跨区域、多层级的运作模式,涉案公司在短时间内制造一定数量的公司群,波及多个地区。姜淑珍介绍,这些公司实际控制在同一人之手,彼此关联,互相掩护,对投资者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实施非法集资人员和被集资人员数量均巨大,实践中追赃减损极其困难。

  实践中,受骗的投资者往往因为缺乏常识性认知,被非法集资编造所谓“高大上”的名目所迷惑。郝刚介绍:“他们说这个项目是中国人民中央银行批准的,其实我们就没有中国人民中央银行这个机构,可是很多人就相信。因为他不知道中国有中央银行,它的名字叫中国人民银行,所以这方面希望在将来会有更好的宣传方式,让老百姓远离这些非法集资金融犯罪。”

  一些骗子公司甚至明目张胆地到银行帮助投资者完成汇钱的流程,在他们的蛊惑下,被害人根本听不进去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

  就在北京检察院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的同一天,一段“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关于数字货币投资谈话的录音意外流出,并开始大量转发于各个区块链相关社群,这段近一个小时的录音,李笑来全程脏话连篇,不断自曝,“只有投机才能成功”。他从2013年至今在网络上发起了多笔基于比特币和法币的募资,成立了数字货币交易所,并且支持了数十支代币的ICO,在音频中李笑来提到自己曾帮某知名公链项目卖了六个月“空气币”。

  什么是“空气币”呢?中国电商委主任苏军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分析,没有任何项目依托,甚至没有任何技术应用,纯粹就是包装一个概念,忽悠外行投资。产生币的数量、速度,甚至价格都是由企业任意操纵,像这样的数字货币都属于“空气币”。

  苏军提示,不要被一些概念蒙蔽了双眼,对数字货币实施有效监管,已经刻不容缓。区块链现在最吸引眼球的应用还是数字货币,不少公司利用人们对数字货币的一知半解,利用人们对发大财的万般期待,利用各种版本比特币暴富的故事,借助各种媒体进行推广宣传,借助各种会议、培训进行推广、洗脑,利用监管的漏洞进行非法活动。可以说,有不少公司是披着区块链的外衣,干着诈骗的勾当。区块链前景广阔,但“币圈”很疯狂,大家需要擦亮双眼,小心“空气币”,国家相应的监管要准确到位。

  检察机关建议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加强投资者教育,对于类似“100%保本并保高息”等虚假宣传广告,加大惩处和清理力度。检察官王拓提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超过10%,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当某些非正规的金融机构以高息诱惑投资者的时候,一定要留个心眼,要理性对待。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