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解码上合]“上海精神”与发展观

2018-06-11 08:1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17年前的黄埔江畔,“上海精神”伴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而生。17年来,这20个字指引着上合组织从以解决边界和安全问题为主的区域组织,蝶变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广、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20%以上的综合性区域国际组织,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新形势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指出,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赋予了“上海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这对即将迈入成年的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解码上合》第一篇:上海精神与发展观。

  习近平:我们要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实现各国经济社会协同进步,解决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

  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阐述“上海精神”的深刻内涵,发展观排在了第一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中国智慧”毫无保留地被分享给了上合。

  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国家体量、经济规模、发展程度差异很大,区域各国的差异特性向上合提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缩小发展差距的现实要求。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表示,发展抓住了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共同的重中之重。发展现在是各国的第一要务。特别是中亚的成员国自独立以来,已经经过了20多年,国家的独立安全现在已基本上获得了保证。在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后,各国经济都陷入低迷,目前已经出现了缓慢复苏的迹象,所以各国的老百姓、当政者都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焦发展问题,因此中国提出的发展观符合成员国的现实利益需求和普遍的期望。

  “促进共同繁荣”与上海精神中的“谋求共同发展”不谋而合。17年来,上合组织各成员国贸易增长了17倍。截至去年底,中国对各成员国投资总额累计超过830亿美元,涉及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各成员国对中国的投资也超过了20亿美元。俄罗斯农业部第一副部长瓦西里耶维奇介绍,现在俄罗斯可以向中国提供各方面的食品,从粮食作物、植物油到鱼类、肉产品,还有酒精和非酒精饮料。现在从莫斯科用冷藏集装箱供货到北京需要30天的时间,俄罗斯要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把这个时间缩短到10天至12天,因为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距离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80多公里的安格连市,由山东玲珑轮胎提供技术支持的轮胎厂正在加紧建设。这个工厂将填补乌方轮胎行业的空白,300万条轿车轮胎的生产能力,可满足乌兹别克斯坦国内需求,还可吸纳当地500多人就业。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轮胎厂员工马米诺夫·道斯顿·巴基洛维奇说:“如果不是这个工厂,我就有可能离家出去打工,能在家门口就业并掌握先进的技术,我很满意。我爱乌兹别克斯坦,我爱中国。”

  “共同繁荣”何以实现?习近平主席给出了明确“药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于上合各成员国而言,创新是从发展中国家行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法宝”。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指出,协调、绿色发展也是各国必需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实施的吉尔吉斯斯坦北南公路、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至帕普的铁路隧道、中吉乌公路等项目顺利竣工,《上合组织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和中哈、中俄原油管道横跨东西。上合组织已成为各成员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平台。中国社科院欧亚所研究员李永全认为,未来上合组织的大型合作项目或将接踵而至,此时提出协调、绿色发展非常及时。因为前一段时间它们担心项目建设会影响当地的环境。中国政府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能够提出这样的发展观是对国际务实合作的一个承诺,具有很大的意义。

  当下,国际局势波诡云谲,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有所抬头。坚持“上海精神”的上合组织本身就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反击,而“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既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也将上合组织互信互利、合作共赢的积极形象继续矗立于世界之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所长孙壮志表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不应该是排他的,因为这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各国都需要开放,相互寻找合作的机会,通过减少壁垒和推动便利化来实现共同的发展。

编辑: 昌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