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汶川重生]废墟花开,少年长大

2018-05-15 07:30: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中国之声十集人物报道《汶川重生》,将话筒交给十位十年前的亲历者、救援者,以及十年间为汶川默默奉献的普通人。这十张烙印着汶川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面孔将见证汶川如何从归零到新生,讲述曾经的灾难如何变成新跨越的起点,致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援建体制给予汶川的十年涅槃和山河巨变。

  回望十年前,汶川大地震发生13分钟后,军队启动应急机制;1小时后,1.6万部队开赴灾区;72个小时中,先后调集14.6万人投入救援。有外媒这样赞叹:“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废墟中有一位少年,在这场地震中被救出,又用十年的努力加入了参与地震救援的部队。《汶川重生》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九篇《废墟花开,少年长大》。

军校时期的强天林

  央广网北京5月15日消息(记者刁莹 朱梁文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十年了,24岁的强天林依然记得自己在滚落的碎石中被救起的瞬间,“到东河口时碰到了余震,身后的山体开始滑坡,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跑,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下一秒是不是活着,已经濒临绝望了。这时突然有一双手一把抱住了我的腰,感觉我被他提着一路往外跑,冲到了安全的地方。”

  这双手来自当时在青川县参与救援的一名解放军,他把强天林平安送到了安置区,又在两天后带来了强天林的父母和妹妹,一家人在废墟中团圆。对14岁的少年而言,这位解放军叔叔是自己灾难中的依靠。

  强天林说:“那段时间在安置区,他每天都会过来给我们搭帐篷、建板房。那时也比较依赖他,每次他过来,自己就跟在他屁股后面,感觉他好像是我们家里的一部分。”

  强天林和家人团圆的时候,200多公里外的四川绵竹东旺镇,刚刚入伍的18岁的江中秋正和战友们一起,连续几天作业,把东汽中学废墟下的孩子一个个救出来,其中有被困了80多个小时、后来被称为“可乐男孩”的薛枭。

  江中秋说:“救了十多个小时还是二十多个小时,倒了好几班才把通道打开,从横梁底下把他挖出来。班长把他抱出来以后放在担架上,从心理上安抚,让他不要紧张。唠着唠着,他说‘我要喝可乐,冰冻的。’我当时就想这小子挺有意思,心挺大的。”

  江中秋所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汶川进行了历时17天的救援作业,先后转战都江堰、绵竹、汶川、北川4个市(县)。

  一个月后,救了强天林的部队也陆续撤离了青川。强天林至今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问一下那位解放军的名字,也不知道部队的番号,只知道叫叔叔“营长”。“营长”临别时的一句忠告被强天林始终记在心里。他说,“天林,你要好好读书,才能走出大山。”

  汶川地震后第三个月,强天林所在的初中恢复正常上课,所有在地震中活下来的孩子都在短短三个月内变得超越年龄的懂事。

  废墟年年花开,少年终要长大。四年后,在普遍只有小学文化的村子里,强天林以585分的高考成绩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强天林说,地震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阴影和恐惧,也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如果没有这场地震,可能初中毕业会出去打工;如果没有解放军来救援,当兵的愿望也不会很强烈。从2008年开始,能考军校是他的一个梦,当看到录取通知书时感觉梦想成了现实。地震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既带来了悲痛,也教会了他成长。

  2017年,强天林以优异成绩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加入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曾经瘦弱的白面少年变成了面庞黝黑的高大军人。这一年,参与汶川救援、救下“可乐男孩”的江中秋27岁,强天林和江中秋在中国国际救援队成为了亲密的战友。

  强天林说,这一刻,他最想让他的“营长”叔叔看到。想让他看一看十年前自己亲手救下来的孩子长大了,也和他一样成为了一名军人,而且还是一名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担负着地震救援的任务。

  这十年,江中秋始终坚守在国际救援队,与时间赛跑,在鲁甸、雅安等地震的废墟上搭建起生命通道。江中秋说:“当灾难来临、国家召唤时,我会用科学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与战友们一起,把压埋的幸存者营救出来。”

  中国国际救援队自从成立起,已经先后20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地质灾害紧急救援任务。今天的国际救援队和十年前相比,救援装备梯次更新,救援手段不断优化,已经具备同时执行多个方向救援任务的能力。

  未来,24岁的强天林将和江中秋以及战友们一样,走上一个个地震救援的现场,给灾难中的人们带去坚强的依靠和求生的希望。不负青春,不负过往。强天林告诉记者,“我战友问过我‘你经历过地震,看到废墟会不会害怕?’我说不会害怕。可能在十年前会害怕,因为那时我渴望被救,但现在十年后角色不一样了,我的任务是去救别人,因为我能理解废墟下面的幸存者,我的任务是要救更多的人。

编辑: 王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