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汶川重生]爱的芙蓉花

2018-05-07 07:18: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今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汶川县映秀镇并表示:“我很牵挂这个地方,十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

  十年来,汶川人以倔强劲头重建家园,全国人民的关怀从不曾离开,因地震造成的悲伤正在被希望所替代。今天(7日)起,中国之声推出十集人物报道《汶川重生》,将话筒交给十位十年前的亲历者、救援者,以及十年间为汶川默默奉献的普通人。这十张烙印着汶川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面孔将见证汶川如何从归零到新生,讲述曾经的灾难如何变成新跨越的起点,致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援建体制给予汶川的十年涅槃和山河巨变。

  汶川地震后,震区那些经历了丧子之痛的父母们重建家园,孕育希望。2009年,包括汶川、北川在内的地震灾区,出现了一波生育潮。那场天灾,让绵阳北川刘洪英的儿子王强,永远停留在19岁。刘洪英当时已经40岁,为了给活着的人以生的勇气,两口子决定,通过试管的方式再养一个孩子。2009年12月18日,小女儿涪蓉降生,成为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第一个试管婴儿。《汶川重生》系列报道第一篇:《爱的芙蓉花》。

  央广网汶川5月7日消息(记者肖源 李行健)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现在平常在家就是带他们,一个九岁、一个八岁、这个两岁多。九岁的是外孙,八岁的是涪蓉。两岁的是外孙女。”说这话的是北川人刘洪英,今年五十周岁。为了女儿涪蓉在县城上学方便,一年前,一家人从山上的杨柳坪村搬到了县城的新家。她说:“在城里买了个便宜的房子,就是为了她读书。不为她读书,我们在山上找点活路,还要好过点,在城里啥都要钱。没地种菜,猪、鸡都没地方喂,啥都得买着吃。”

刘洪英说,这个两岁多的外孙女,听话,爱喊人,是她如今的开心果。 李行健 摄

  新家客厅的高处摆着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儿子王强的遗像。八岁的涪蓉也知道,在她之前,还有个哥哥。

  记者:你是老二?

  涪蓉:老三。

  记者:不是就你和姐姐吗?

  涪蓉:还有哥哥,在照片里见过。

  妈妈刘洪英说,涪蓉的脾气不好,尤其喜欢跟爸爸顶嘴。“有时候我跟她说,你听点话。有时候气得我,我就说你哥哥遇难了才生的你,你莫气我。她说妈妈对不起,喊两句我们就心软了。”

  涪蓉跟爸爸不太对付,她说,不会惹妈妈生气,但跟爸爸得另说了。在爸爸眼里,这个小闺女不太听话,“优点”就是手机玩得好。爸爸告诉记者:“脾气厉害得很。我天天说她,少玩点手机,她不听。”

  谈起十年前的那场灾难,刘洪英嘴角挂着微笑,像在说着别人的故事。只有眼角时不时泛起的泪花,泄露了藏在心底的伤。

  她回忆说:“5月12日那天,我们在山上砍竹子。我饭还没做熟,儿子给他爸打电话,说肚子有点痛,身上没带钱,让他爸给送点钱。儿子就去和几个武装部的同事去换衣裳,也不知道衣裳换了没有。他爸到家一二十分钟,就震起来了。”

  那一年,19岁的王强在紧挨着老北川中学的武装部工作。地震发生后,整个武装部活下来的不过十来个人。刘洪英两口子到处找不着孩子,就想着王强去什么地方救灾了,或者受伤住院只是暂时联系不上。反正,孩子肯定活着。刘洪英说:“过了有一个多月,武装部的领导喊我们去领丧葬费,我们没去领,我们说娃儿还在,不想去领。过了两个月,武装部长来家里,他说人没了,找不到了,没法了。这钱不拿也得拿。”

  父母决定再生养个孩子的时候,大女儿王芳已经怀有七个月身孕,她说,想着妈妈可以一手带外孙,一手带儿女,也挺好。“看他俩整天在家哭,我出嫁了,她和爸爸觉得有点孤单,想再要一个。我看他们那么难过,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不反对。有这个了就操心这一个,那一个慢慢就淡了。”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主动协调安排下,刘洪英和丈夫一起去了成都。刘洪英说:“政府当时有政策,愿意生的有补贴,说是娃娃遇了难,老的伤心。政府的人把我们两个,还有其他的夫妻带到成都的医院里去。在绵阳生的,都是定点医院,遇难再生育家庭都不要钱。”

  2009年12月18日,刚当了外婆不久的刘洪英,又做了妈妈。医护人员给新生的小女孩取名叫“涪蓉”,“涪”代表绵阳,“蓉”代表成都。

  那几年,老天爷仿佛打定了主意,要看刘洪英的韧劲。涪蓉出生后不到一年,爸爸出车祸,花了七八万,保住了一条命。刘洪英告诉记者:“地震过后,我们女儿怀孕七个月的时候,他骑摩托车绊了,在肩胛骨上了钢板,总共用了七八万,儿子的丧葬费、之前攒的钱全部都拿去医了他。过了没几年,他又做个大手术,又花了七八万。他做了四回手术,手术后也干不了重活,就在附近的小区打打零工,那几年都不算顺。”

涪蓉很自得地说:“老师说,表现得好的给印一个印章。11个印章可以换一个奖品,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李行健 摄

  如今,儿子王强遇难带来的抚恤金是这个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或许,像生前一样,儿子在以另一种方式爱着家人。

  涪蓉:“成功”怎么造句,我的妈妈?

  刘洪英:我的作业做得很成功。

  日子再艰难,只要有人就总有希望。刘洪英说,就盼着涪蓉将来也能读个大学。不读书,还是不行。“都是为了娃儿们,好好读书,看能不能考得上大学。涪蓉平时成绩一般,考试的时候还行,家里没人能辅导她,我、她爸还有她姐姐都不行,就靠她自己,还算可以。等她上大学了,我们六七十岁了,也干不动了。”

  上次单元测验,涪蓉的数学又考了100分。涪蓉说,全班50个同学,只有三个人比她得到的小红花多。涪蓉告诉记者:“这个笔是老师发的,上英语课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有,也是奖品。11个印章换一个。”

  这个小家庭,与十年前相比,添了三个小生命;想来,十年后,应该与现在有更大的不同吧。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