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专访白先勇:古老昆曲如何唱出青春之歌?

2018-04-16 07:1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记者章成霞 何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早在200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提到昆曲,大家都知道它唱腔华丽婉转、表演细腻、舞台华美,也都会想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些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可能大家还有一个共识,即昆曲曲高和寡,难听懂更难学会。4月9日,在北京大学燕南园,伴随着悠扬婉转的丝竹之声,一场校园传承版昆曲《牡丹亭》在桃红柳绿的盎然春色中上演。当天,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在北大挂牌。

  昆曲与北大有着百年渊源。上个世纪初,蔡元培、吴梅等热爱昆曲艺术的学者曾将昆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引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叶朗是当代昆曲进北大的提倡者,他认为,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美育进校园十分必要,一所大学如果十分重视美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那么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是更富有活力,更富有创造力、富有进取精神。

  2017年7月,“北大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开始策划推出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剧组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6所北京高校的学生组成,由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演员对剧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训练。北大首演之后,4月21日校园传承版《牡丹亭》计划从汤显祖的故乡——江西抚州开始世界巡演。

  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人,著名作家白先勇说,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的诞生,正是十几年来“昆曲进校园”的成果,是昆曲传承计划成功实施的证明。“我非常感动,一个业余的学生班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这十几年来在大学巡回演出影响已经渗透到大学,希望他们继续到各地去巡演,希望他们走出去。所有的大学生,一生中能够看到一次昆曲,接触昆曲能够感动他们就好了。”

  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也曾经面临式微境地。为复兴昆曲,2003年白先勇牵头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将《牡丹亭》五十五折的原本取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利用现代剧场,启用年轻演员,加入现代审美,将这部传世经典以青春版形式呈现。

  白先勇表示:“昆曲,两个字形容就是‘情’与‘美’,以最美的形式表现中国人最深刻的情感,我对昆曲的信心在这里。”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在海内外巡演,至今已经演出数百场,场场爆满,用“姹紫嫣红开遍”来形容今天昆曲的气象也并不过分。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认为,青春版《牡丹亭》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并喜爱上了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到目前为止,直接进场观众超过60万。有关机构统计,现在25到45岁之间了解昆曲的,其中75%都是通过此版本。

  而作为昆曲不遗余力的推广者,作家白先勇还有更大的宏愿,希望以昆曲复兴作为试金石,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我想借昆曲的媒介试试看,是不是能够把这么老的文化搬到现代舞台上面去?是不是能够感动21世纪的人?如果昆曲可以,那我们的几千年的文化是不是也有希望?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背后一定有很大的文化力量支持,是时候来重新反省、重新亲近、重新评估,重新复兴我们自己。”

编辑: 倪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