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代表]非遗传承人王祖伟:遇上好时代 传统文化得到认同

2018-03-10 07:1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记者郭静 王妍 王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本届298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很容易发现民间传统文化手工艺人乃至非遗传承人的身影。两会特别节目《代表》走近一位初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就是安徽代表团的代表王祖伟。

王祖伟 会场照

  “我是全国人大代表王祖伟,歙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没有想到一个手艺人能成为人民代表。正在感受人大代表的角色,正在进入人大代表的角色……”50岁的王祖伟,3月5日那天,是人生第三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前两次,他都是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的身份;作为“人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这是第一次。

  从18岁迫于生计选择歙砚,到38岁成为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4岁成为歙砚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三十多年间,王祖伟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歙砚雕刻的一代名师。说到自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第一时间的所思所想,他说,“感觉自己遇上了好的时代,传统文化得到了认同。”

  王祖伟觉得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也是一个有责任的事情。“因为我们黄山不是很大,150万人,通常来说50万人一个全国人大代表,一届也就三个全国人大代表,黄山文化界很多年都没有出现过全国人大代表,觉得离自己比较遥远。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那一刹那,感觉赶上了好时代,感受到文化得到认同。”

  会议开了好几天,团里的代表渐渐熟悉。王祖伟看得多说得少。7日中午,安徽代表团全团大会结束,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韩再芬和几位文化界代表还留在会场,兴致勃勃地热烈讨论。王祖伟站在中间静静地听,一直没有急着插话,直到最后其他人的话题似乎都告一段落,他才腼腆地告诉韩再芬,这位老代表的发言给自己的启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把文化融入到全国这么大的文化圈子里面。”

  “要创意,要跟石头对话,在对话中发现它的美。”说起歙砚,王祖伟滔滔不绝,但骨子里,他是个谦和、腼腆、内向的人。他说自己日常打交道更多的是石头,一件作品,常常耗时数百工时。在他以刀代笔、精雕细刻之前,仅仅构思往往就要耗费一日又一日的时间。细细地看,静静地品,慢慢地想……切不可心浮气躁,所以他笑称自己“慢热”。不过,善于观察是他的长处。

  开小组会的时候,王祖伟是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因为是第一个发言,他作了不少准备,“基本都写了演讲稿,因为这么大的场合和那么多高手在一起,还是要作准备。首先时间把握上有保证,让自己的逻辑更加整体。”

王祖伟(右)接受央广记者采访

  初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王祖伟说自己要学的还很多。这一次,他共带来四份建议,涉及非遗传承、文化保护等领域。接下来的时间,他需要在会议间隙,和更多的代表沟通讨论他的建议,寻求更多的支持。

  王祖伟认为,自己当代表的长处可能是手艺人,或者说来自基层,更多的是能够真言真语地谈一下砚的情怀、感受、传承,有基层很多的经验或者很多实际的作法。而短板可能就是对于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特别是人大知识的专业性方面,议政需要的广度、深度、高度方面欠缺,需要弥补和学习。“我更多关注的是工艺美术原创的事情,但全国人大代表这个角色不一样,会更加广一点,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对于未来五年在当全国人大代表这件事情上的努力方向,他说:“至少要称职,完成好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意愿,投好票。”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