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静观·拾微]一张挂号单

2018-03-07 07:5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1年,铁路12306网上购票业务启动之初,许多人担心不会上网的老人和农民工从此买不到坐票。“和谐号”上的白发长者和务工人员很快攻破曾经的忧虑,而怕被时代甩脱的心情,这么多年没有变过。一位挂号大爷就告诉记者,“现在又时兴预约挂号或什么挂号,我们老年人都适应不了!”

  据北京卫生计生委数据,2017年北京市属22家三级医院预约率达86.2%。不会网上挂号,这是个问题,但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看来,这也是个“伪问题”。季加孚表示,现在91.8%的患者不用到现场就可以挂到号,主流的9个挂号渠道都可以采取。过去人们想象老龄患者或农村患者挂不上号,事实上有的患者就算儿女在国外都可以帮他去做这件事情。

  大势如此,政策有温度,云时代容得下例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介绍,医院有专门的预约电话,老年人打电话预约问题不大。特殊情况可以到现场利用平台再预约,医院还有专门的平台医疗辅助人员帮其预约。

  医院大厅排队盛况不复,医疗资源的紧张被一个挂号App破解了吗?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坦言,预约率的提高,解决的并非供给问题,仅仅是秩序,“有时会感觉到一些专家号网络挂号也有困难,所以它只是治表。看病难的问题是优质资源缺乏的问题,它没有解决。”

  什么是优质资源?为挂号烦恼的大爷说,三甲医院就是优质资源,副主任医师就是优质资源。这个等式深入人心,后果也显而易见。曾有三甲医院统计,院内有近八成患者的问题事实上可以在二级医院甚至社区卫生服务站解决。除了许多人观念上对下一级医院的不信任,另一个原因,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直言不讳:钱。

  马旭说,现在的分级诊疗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医生的利益机制、发展空间,“在基层医院,发展空间就是小,这没有办法。医保支付就是大医院、看的病越重支付得越多。”

  医生不去、患者也不去,两者恶性循环。但三甲医院顶级专家天天看头疼感冒,同样算不上“良性”。经济手段最能有效破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以北京的医药分开改革举例,改革以后,北京市大型医院门诊量约降低12%。王建业说:“我在门诊听病人介绍,买一个擦皮肤的药膏就十几二十元钱,而挂一个专家号就100元,自己要掏60元。挂个普通号要50元,自己还要掏10元。这样下次他就不来这儿看病了,就到社区了。”

  “看病难”,准确地说,是“找知名医生看病难”和“去知名医生所在的大医院难”。如果知名医生在低一级的基层医院出诊,患者的分流不在话下,而这正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所在医疗机构开展的探索。

  顾晋分析,社区百姓希望看到专家,可以把医院的常见病如呼吸、心血管、内分泌、肿瘤方面的专家下沉到社区,提高病人流向社区的积极性。顾晋希望将来医保在引导病人去社区时能有所倾斜,比如社区看病报销80%,在大型医院看感冒只报销30%。如果差距这么大,政策会引导病人去社区。

  多年构想、成熟实践,这就是“医联体”,联结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扮演与顾晋相对的角色的,是全国政协委员吴浩。他是北京丰台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

  吴浩介绍,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医生的工作站都植入了天坛医院门诊的转诊信息系统。这并不是做成天坛医院的挂号机器,而是告诫所有医生,如果病人病情需要天坛医院主治医师解决,就给他挂主治医师号,如果需要挂副高,就提醒其挂副高号,同时会把资讯传给这些医疗机构。

  社区医院不仅是分流的容器,要提供必要的向上一级医院转诊的渠道,更要通过信息共享、互联,提高三级医院乃至整个医疗体系运行的效率。不同医疗机构的齐心协作,得来不易。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院长陈树波认为,即使是松散型的医联体,也必须是人、财、物都有支配权才行,没有支配权只是帮扶是不行的,要当作自己的医院来建设。这绝对不是两家医疗机构的问题,必须取得政府的支持。

  由外在秩序的改善到内在资源的分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任重道远。而求医第一步的变迁,从凌晨医院挂号大厅外的长队,化作屏幕上的拇指触动,亿万国人皆是见证。这是起点,预告曾在人们想象以外的改善。

编辑: 张潇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