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四周年 蓝图逐步变实景

2018-02-26 07:3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6日消息(记者张明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三地民众,是协同发展的题中之义和动力源泉。那么,四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效果怎样?

  在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位于京津城际武清站对面的佛罗伦萨小镇,游客数量再创新高。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来自北京与河北省的游客。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表示,四年来,困扰三地的“断头路”被打通,铁路、公路、航空等领域加速互联互通,一体化的交通让京津冀1亿人口逐步迈进1小时交通圈。在京津冀地区,规划构筑一个轨道上的城市群形态,包括国铁干线、在建的城际铁路、市郊铁路,进入城市之后是地铁线,有四个层面的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以它的出行准点和大容量快速的优势,保证了京津冀地区人流物流的畅通。

  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一项重大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四年来也全面展开。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通州区考察副中心建设情况,他指出,“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主任郑志勇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的要求,我们从设计就采用超低能耗的建设,比如再生能源的施工和建设,到现在全部按照这个目标来实现。”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那么,如何疏解呢?需要在北京之外另辟蹊径。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位于雄安新区容城县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现场,3000多名工人正加紧施工。中建三局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党工委副书记刘晓霖介绍,作为雄安新区设立后的第一个建设项目,目前8个单体建筑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电力设施安装、内部装修和道路施工。刘晓霖表示,作为雄安新区第一个工程建设者,将坚守一线,确保工程如期交付,为新区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实际上,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作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早就已经开始谋篇布局。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

  河北省安新县委书记杨宝昌说,在白洋淀,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是生态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的询问,尤其是对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要求非常具体,我们现在深刻地认识到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突出了‘宝地就在白洋淀的生态’。下一步我们会更按照‘生态优先’原则抓好生态修复。”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雄安新区的首要任务,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实施差别化管控机制,坚决管住人、地、房,妥善解决群众住房、就业、取暖等现实问题,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北京支持的教育医疗项目顺利推进,建立了党政合一、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进一步提出突破性的创新政策,配合中央协同办,梳理提出更大力度支持新区发展的政策体系。以事业单位、金融企业、总部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与中央协同办和北京市的沟通对接,完善承接机制、方案和政策。

  目前,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正在优化完善过程中,雄安新区建成以后,将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两翼”,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劲的驱动力。四年来,交通先行、经济增效、服务共享、生态向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在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

  习近平: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编辑: 倪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