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40年新春记忆]焰火

2018-02-18 10:4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之声“新春记忆”系列报道,通过40年来春节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勾勒时代发展的轨迹。春节放烟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在31年前的今天,1987年的正月初三,一则放焰火的短新闻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那是相距几公里但是隔绝了三十多年的厦门和金门,第一次同时燃放焰火。

  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蔡国烟记忆里,故乡厦门仍然是伴着炮火声,“厦门的防空洞很多,突然间防空警报响起来,老师带着我们到附近的防空洞躲起来。”

  1979年元旦,24岁的蔡国烟通过广播听到了《告台湾同胞书》。这一天开始,厦门和金门之间持续二十多年的炮击宣告停止。

  这一年春节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台湾演员表演的歌曲和器乐曲。新华社报道说,这些作品选自近年来海外台湾同胞赠送的唱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厦门等地的对台湾广播先后开办寻亲节目。1987年春节前夕,厦门台对金门广播的主持人庄静在台湾渔业电台的节目中听到一条特殊的通告:正月初一,金门要放焰火。

  这条消息,连同厦门和金门一起放焰火的建议,迅速汇报到厦门市委,并得到批准。供销社采购员和警备区官兵连夜赶往广东东莞,采购了一万五千多元的高空焰火。蔡国烟回忆说:“除夕的前一天,那个时候门都关了,准备过年,当时就赶快找到对方的领导说明,连夜开仓库取货。”

  厦门和金门隔海相望,最近的距离不过几公里。沿岸曾经饱受炮火侵袭,正月初一晚上七点半,焰火在寒风中点燃。

  时任新华社记者蔡国烟在报道中描述:两地礼花各有特色,厦门的千姿百态,大金门的浓厚密集。礼花此起彼落,交相辉映。两地的轮廓、海水在火光中透现出来。蔡国烟说:“觉得很激动,太好看了。礼炮代替了原来的炮战。”

  正月初三,这则一百四十多字的短消息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头版,海内外一百多家媒体转载。也成为厦门人的新春话题。庄静说:“从氛围上来讲,感觉跟以前不一样,第一次两岸同时放烟火,老百姓中还议论蛮多,很新鲜,津津乐道。”

  半年多之后,在国民党老兵们的呼吁下,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返回大陆探亲。

  作为记者,蔡国烟也见证了不少久别重逢的场面。“有的已经几十年没见了,在码头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拥抱,现在想起这些,自己有时候也情不自禁要替他们流泪。”

  相见并不容易。那时候,一水之隔的厦门和金门,大陆和台湾并不能直接通航。蔡国烟介绍,金门人要到厦门来,必须要先坐飞机到台北,从台北再坐飞机到港澳,再进入大陆坐车、坐飞机或者坐船到厦门,绕一个大圈。现在厦金直航以后半个小时就到了。

  从小三通到大三通,从春节包机到常态化直航,两岸的距离越来越近。厦门和金门同放焰火也逐渐成为固定的项目,还从春节扩展到中秋等节日。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