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多地取消“互助献血” 曾有人非法买卖血液形成利益链

2018-02-13 09:3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13日消息(记者沈静文 车丽)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为了缓解医疗救治过程中血液资源不足的情况,互助献血的制度已经在全国多地实行多年。在血液资源匮乏的时候,可以动员与患者有直接关系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或者有间接社会关系的人员进行无偿献血,由血液中心调配与互助献血等量的血液制品给患者使用。

  然而近日,北京市卫计委和北京市红十字会联合下发的一则通知让一些医务工作者感到担忧,也引起了人们的讨论。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通知决定北京从2月10日起停止开展互助献血。

  张阿姨的老伴罹患膀胱癌多年,身体有失血渗血的现象,每隔几个月要输血以维持血液平衡。而医院有限的库存血液要留给危急病人,作为慢性病人家属,互助献血成为张阿姨周期性的烦恼。

  张阿姨说:“让我们互助献血,可是我女儿在前三个月之前输了一次血,再去输血也不行。我去输血人家又不要,因为我已经快60了。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找黑血市场上这些血。”

  长期在医院陪护的小王说,北京的大多数医院此前都有互助献血的规定。对此,病人无奈,医院也无奈。小王表示,一般情况下不太严重的话,会让自己先备血,如果都给用了,万一有急用的病人,没有血不行。

  根据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确保采血用血安全。

  如今,这种献血方式要退出北京历史舞台。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郑学倩表示,互助献血是无偿献血的补充形式,却被一些血贩子演化为商业运作。在买卖血液过程中有一种替换,首先人到血站检测血,检测后又换人,导致血液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这也破坏了国家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经济管理秩序。

  早在2012年有报道称,武汉已暂停互助献血;2017年,由于血站检出不合格血液中68.2%的标本来自互助献血人群,广西南宁也叫停互助献血;2017年12月,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在官网挂出通知,要求取消互助献血。

  互助献血在救助需血患者的同时,也催生了黑色利益链、滋生了血头卖血等产业,取消这一规定的确有助于规范临床用血的管理。然而,多地取消互助献血后,各类患者的临床用血又靠什么来保障?有哪些替代措施能够破解“血荒”?

  几乎每一次叫停互助献血,都会引发争议。一方面,互助献血背后的利益链条令人触目惊心;另一方面,面对“血荒”,互助献血成为不少患者的唯一希望。如果全面叫停互助献血是否会影响临床需求,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血液成了医学奢侈品?对此,郑学倩的答案是否定的。她认为,2017年,国家卫计委有一个关于血液安全核查的通知,提到很多省没有互助献血,个别的省互助献血的比例只占到3%到4%,最高占比12%。北京市90%的血站血源都是街头无偿献血,不会因为取消互助献血影响到大批病人的血液供应。原来是作为补充,过渡一段时间后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反而弊大于利,国家应该更进一步完善献血制度和采供血制度。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7%,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54%。北京红十字会血液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坦言,这是我国目前用血困境的重要成因之一。更多的人认为献血是紧急情况时采取的,我国公民不乏爱心,但是没把它纳入到日常需求中。

  在多地已相继叫停互助献血后,有哪些替代举措来保障血液充足安全吗?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表示,北京将加大团体献血招募力度,还将加强与津冀地区及其他省份采供血机构业务协作,同时积极挖掘和设立新采血点,以增加总采血量。郑雪倩提醒,北京市也没有对互助献血完全“一刀切”,实际运作中确实属于病情需要和家属真实意愿,可作个别处理。

编辑: 王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