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行稳致远新航程]当文化波兰迷上中国文化

2018-02-02 07:1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华沙2月2日消息(记者沈静文 肖源 张国亮)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同样有着古老深厚的历史,同样在二战中伤痕累累,中国与波兰的文化,有着诸多相近之处。随着经贸往来的加深,两国之间七千公里的直线距离一夜飞跃,远隔大陆的心理隔阂也渐渐融化。许多波兰人不仅知道了北京,还知道了“你好”;不仅掌握了日常的“谢谢”,甚至还会说“有朋自远方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迎接“一带一路”五周年跨国采访系列报道《行稳致远新航程》今天第15篇:《当文化波兰迷上中国文化》。

  在波兰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建于1364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社会学教授卡皮舍夫斯基把“最后的生命”献给孔子学院的故事,仍在口耳相传。其夫人玛利亚·卡皮舍夫斯基回忆,2006年9月在确诊骨癌晚期后,医生给了卡皮舍夫斯基两个选择:休息或者做一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曾任波兰驻伊朗、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大使的卡皮舍夫斯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创办波兰第一所孔子学院——克拉科夫孔子学院。

  玛利亚·卡皮舍夫斯基表示:“我丈夫说,中国将是、或者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人们必须了解它,人们也想要了解它,他们需要为这件重要的事聚集起来。”

  2006年9月26日,这件“重要的事”终于达成。在200多人的见证下,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揭开帷幕,到如今书声琅琅。

  从驻外记者到克拉科夫孔院中方院长,韩新忠在波兰的多年生活中,深感普通波兰人对中国的好奇心之强、了解之匮乏,“在波兰有司机问我,华沙的道路可能有一条马路很宽,他问我北京有这么宽的马路吗?我说北京马路比这宽的有很多,他们确实不知道。”

  作为寥寥数名波兰官方认证的华人导游之一,陈玮定居华沙已整整24年。好奇与矛盾也是他眼中波兰人对中国印象的关键词。随着波兰媒体的报道,好多波兰人目前很清楚的一点是中国在非常快地发展,但根本没想到中国会发展那么快,好像是一觉醒来突然之间的事情。在波兰真正跟中国做贸易做得比较大的人,都会让他们的子女去学中文。

  这是克拉科夫第五中学的课堂,学语声里是韩新忠的答案。汉语要为更多波兰人所用,要放下身段。韩新忠说,孔院的汉语教学必须走出自己的小教室,走向更多当地中小学的课堂,为此,他专门派孔院的中文老师外出上课。与他持相似观点的有波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牟军。这位波兰女婿常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挂在嘴边。他开办的幼儿园四年多来远未实现盈利的目标,但开办之初定下的“推广中国”的使命,从未偏离。

  牟军介绍,2017年夏天自己组织了波兰当地一个俱乐部到广州恒大足球学校参加了国际邀请赛,那些孩子都十四五岁,相信他们今后对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印象。

  春江水暖,在300多公里外的华沙,同样经营汉语教学业务的中波经济文化协会会长柴洪云敏锐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中国热。据介绍,他开办的儿童班有5岁到8岁的,9岁到13岁的,有些班已经三四年一直读下来。  

  

  记者采访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临时代办姚东晔

  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临时代办姚东晔介绍,除了创意、艺术等领域高潮迭起的活动,如今波兰汉语教学发展突飞猛进,从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路延伸至基础教育。中国热包括汉语热,好多学校开设汉语专业,已经有9所高校联合向汉办提出建立孔子课堂或者孔子学院这种意愿,应该不会建那么多,已经建立5个,但这种意愿上已经反映出汉语热。同时,第一所中波双语高中在克拉科夫已经成立。

  2006年,将孔子学院作为一生最后一件要事的卡皮舍夫斯基教授说,“我崇拜孔子,赞同中国的和谐文化。波兰文化有很多与中国文化相似相通之处,希望两国加强交流,努力找到用文化解决国际争端的钥匙。”他没能见证如今“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中波工程学校”和许多高校“中国学研究中心”甚至中医专业的建立。但在他坚信的文化钥匙中,的确藏有最平实的密码。拧动钥匙,消弭隔阂,波兰人眼中的中国仍是复杂的,却渐渐清晰。

编辑: 倪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