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安徽一医院医护人员协作骗医保 监管漏洞如何封堵?

2018-01-20 09:0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合肥1月20日消息(记者管昕)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新华社近日播出的一篇调查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报道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检查科室之间相互协作,长期肆意骗取国家医保基金。记者调查发现,在这家医院,只要有社保卡,得什么病、拿什么药、谁来体检,都可以由患者“点单”。

  为了套取医保资金,这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检查、诊断、住院等环节大肆造假。目前,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对此作出回应,已经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医院展开调查。如此猖獗的骗保行为暴露出怎样的监管漏洞?这样的漏洞未来如何封堵?

  医生:这话出去不能讲!你讲出去就属于违法了,你心里有数就行。

  知情人士汪先生:好好好。

  根据新华社公布的暗访视频,这家医院多位医护人员涉嫌和患者一起骗保。

  记者:下一次我拿自己的医保卡来,给家里人开一点药可以吗?

  医生:可以。

  从视频中的对话,不难看出,这家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各种方法应对医保监管机构检查。只要一人有医保卡,全家都能开药、住院、检查。即使不符合住院条件,持有医保卡的人也能想住就住。

  知情人士汪先生:我的一些朋友也想把医保卡拿过来开点药,行吗?

  医生:到时候看,反正住的时间不能太久。

  知情人士汪先生:一般多长?

  医生: 你们天天人不在这里,就5天左右。星期五来办,因为星期六、星期天医保中心不上班,不会来检查。

  知情人士汪先生:合肥市医保中心不会来检查?

  医生:对。

  报道中还称,为了套取医保资金,这家医院成了社保卡的“保管员”。知情人士反映,医护人员之所以冒风险大肆违规骗保,是因为该医院对各科室医生设定了相关的“指标考核”。为了完成考核指标,骗保在该院已成半公开的秘密,甚至医生出现医疗纠纷事故后,涉事医生用“举报医院骗保”要挟院方。

  一位三甲医院的医师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之前媒体就报道过类似现象,他认为这种现象一般都出现在民营医院,大型公立医院基本不存在骗保现象。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郑雪倩也表示,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现象,“就全国而言,大医院床位比较满,这种现象可能不会出现,因为病人住院都住不上。可能一些经济效益不好、床位比较空、病人比较少、没有病人来源、收入少的医院会出现这类问题。”

  郑雪倩认为,这种现象暴露出我国医保制度的设计、医院的绩效管理、群众的医保观念都存在一定问题。根据她的调研,这种现象在国外也存在,比如俄罗斯。目前我国医保的监管手段已经有不少,但为何无法杜绝这类现象,在郑雪倩看来,监管手段需要创新、处罚力度需要加强,“骗保的处罚力度还不够。比如应该建立一种诚信体系,如果病人在这次医保使用上骗保,可能影响以后的费用治疗;对医院,如果再出现骗保,不仅吊销医保资质,医疗机构的执照也要吊销。”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对外发布消息称,成立由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大学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进驻这家医院,迅速展开调查,尽快查清事实,明确责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昨天晚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发布消息:对媒体反映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相关问题,责成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立即开展调查,并派员赴安徽督促检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中医系统行风建设,坚决纠正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保障医保等资金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顾雪非指出,包括医疗保险制度在内的各种保险制度都面临道德风险。当前,需要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险的制度,减低这类风险的发生,“我们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后,相当于建立了一个第三方付费机制,此时,医患双方利益高度一致。病人找医生看病,由医保付费,医生也愿意提供服务。这种情况叫道德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存在于医疗保险,也存在于其它险种。但是我们并不能因噎废食,认为不应该建立这样的制度。而改革的方向有多种。比如从技术方面而言,加强信息化手段进行实时检测监控,监督很重要;另外,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包括民众监督也很重要;再者,比如改变医保支付方式,改成以病种为基础的住院打包服务方式,如此一来,医院就没有动力提供过多的不合理医疗服务。”

编辑: 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