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上网呈现低龄化:我国19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近1.7亿

2018-01-12 07:5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最初的PC,到之后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00后”在多屏时代中逐渐成长,是名副其实的“数字原住民”。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也不少,相当一部分儿童正面临着上网时间过长、无法甄别网络信息好与坏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互联网企业近些年想了不少招,政府层面也没少出手监管,虚拟世界究竟为什么有着如此大的魔力?应该如何让祖国的花朵健康快乐地成长?

  “数字原住民”,一个伴随着互联网应运而生的新词,意思是指年轻的这代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生活,数字化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身边的每一块液晶屏都是人体的延伸,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大部分依靠网络进行。

  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19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近1.7亿,约占全国网民的22.5%。海量的小网民也正在遭遇着来自虚拟世界的诱惑,沉迷游戏、成天抱着手机成为不少家长最大的抱怨,“他玩得特别沉迷,比如上厕所把手机装兜里,半个小时不出来我说怎么回事,他撒谎说肚子不舒服,出来之后(除了)吃饭、休息、写作业的时间,其余时间老想着要玩。”

  孩子自控力差、游戏诱惑力太大,这样的矛盾冲突在不少中国家庭中都确实存在,为了近一步培育健康游戏的习惯,不少企业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去年2月,“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应运而生。目前,守护平台上线的功能有“游戏提醒、消费提醒、游戏查询、消费查询、查小号”等9大功能,这意味着家长可以对孩子的游戏时间和消费行为进行管控。

  据“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项目负责人王磊介绍,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平台陆续收到了来自家长的反馈,“我们在10月份接到了一个妈妈的来电,她在几个月前了解到该平台,当时和女儿进行沟通,绑定了平台。之前孩子的游戏沉迷度还是蛮高的,后来使用了这个平台之后,在游戏时间还有消费上都得到一定的控制。”

  就像上古时期传说的“大禹治水”,疏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制度保障也不可或缺。参考国外的方式方法可以看出:各国普遍高度重视网络游戏中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对青少年的侵害。除了开发游戏的企业肩负起社会责任以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在线法律或采用保护青少年的普遍性法律进行管制。在打击不良信息方面,德国政府于1997年提出《信息与通信服务法》,用来解决经由互联网传输的违法内容,包括暴力、猥亵、色情、恶意言论等内容。而韩国、法国等也都通过立法对网络游戏中的内容进行限制,以保护未成年人。

  然而,在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看来,企业的尝试、法律的完善都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护儿童健康成长,但是中国家庭近些年还在面临一个技术带来的新问题,那就是数字代沟,“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家里在爆发手机争夺战,到周末、放寒假时,很多家庭的矛盾都来源于手机、上网,我们调研也看到,50%的孩子表示曾经因为上网、使用手机问题跟父母争吵过。这些亲子关系的问题,我们叫数字代沟。因为数字技术引发了大家的不同看法,矛盾在不断升级。”

  根据中国青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2017中国儿童网络素养状况系列研究报告》,相较于儿童的媒介使用能力不断攀升,父母在媒介使用行为上却存在停滞和固化现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在上网知识方面有43.6%的14岁儿童表示自己懂得多,63%的14岁儿童的爸妈表示孩子懂得多。

  儿童的数字化技能超过父母,加上父母与孩子在数字媒介方面的态度不同和观念差异,导致亲子沟通难度增大。张海波表示,降低儿童“触网”风险,不能粗暴地切断接触网络的机会,而是要通过耐心的沟通弥合这种新型代沟,“第一大人要重视这个问题,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切断网络、把手机没收、把家里网络封闭;其次应该从小培养儿童的网络素养,要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网络、规划自己的时间,同时又能够自主地辨别网上的不良信息。提高网络素养,特别是在家庭中普及网络素养到了一个迫切的时候。”

编辑: 王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