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环保部首次处罚两家排放造假汽车企业 释放加强机动车污染监管信号

2018-01-10 07:1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5年美国环境保护署指控大众汽车部分柴油车型尾气排放造假,从而引发多个国家调查并停止进口相关车型,大众汽车面临巨额罚款,多名高管被停职。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大众排放门事件。而最近,类似的情况也在国内出现。

  环保部昨天(10日)发布消息,对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开出总额超过3800万元的罚单。这两家企业不但生产了不能达标排放的车辆,凯马汽车甚至对部分型号重型柴油车的车载软件动手脚,使得大量柴油车可以在尾气不达标的情况下避免被发现。环保部表示,今后将探索对此类“尾气造假”车企建立黑名单,实行多部门联合惩戒。

  OBD(On-Board Diagnostics)即车载诊断系统,可以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旦超标,会马上发出警示,同时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这类车辆在年检或其他检查时无法通过。可如果一辆新车在出厂时,车内OBD系统功能就不合格,那么能够提示尾气超标的OBD灯永远不会亮。此次被查处的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就被发现其生产的318台重型柴油货车存在污染控制装置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情况,这些车辆均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

  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丁焰说,对柴油车的软件篡改行为在汽车行业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带来的后果是——“超标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污染排放”,“它违反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强制性的要求,实际上给很多使用者带来误导,企业本身逃避责任,使污染物排放增加,这就是恶劣之处。为什么说增加了呢?因为正常的一辆柴油车,如果车主不加尿素对氮氧化物进行还原,OBD会报警,车辆的功率会下降,逼着车主加尿素保障排放控制装置的正常运行。篡改系统后车主可以不加尿素,又省钱又不承担责任,结果就是这辆车的氮氧化物排放超标十倍到二十倍。所以这次把凯马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把OBD的造假问题第一次作为处罚内容,是有标志意义的。这个现在在行业里是个公开的秘密,要把这个苗头打下去。”

  这次尾气造假的行为给山东凯马带来了一份超过3121.47万元的罚单。除此之外,这家企业生产的8台轻型柴油货车及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09辆轻型柴油货车,被发现存在碳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排放超过标准,同样拿到了环保部的罚单。

  事实上,在新《大气污染防治法》生效实施之前,对于新生产机动车的监管一直以来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处罚依据也存在不足,这导致行业中的一些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新《大气法》明确,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就可以实施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环保部环监局局长田为勇介绍,首次对汽车生产企业开罚单,就开出超过3800多万元的罚款,这也是未来环保部将加大对车企的监管执法力度的“信号”。今后环保部还将对其他不合格型号的车辆进行证据固定,“对机动车污染严格管控,最核心的就是源头管理,对汽车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合格的、达不到标准的产品要进行严格管理。下一步还有针对在用车、油品的一系列管控措施。环保部对这两家企业的处罚,也带有示范作用,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我们是零容忍的。”

  目前环保部正在制定大气十条第二阶段目标及措施。田为勇透露,后续打赢“蓝天保卫战”,机动车污染防治的任务比重可能会越来越大,尤其是重型柴油车,势必会成为监管的重点,“如果我们做到了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散乱污治理和散煤替代,那么还剩下的可以取得实效的措施就在机动车这部分了。在机动车里,最突出的这部分是重型柴油车,份额不大,700多万辆,但是排放量,包括氮氧化物的排放占到了(全部机动车排放)的一半。”

  丁焰表示,这部分车辆的生产企业目前多在低价竞争,车辆本身问题突出,加上部分使用者“能省则省”的心态作用下,超标排放的恶果却由所有社会公众买单,“以自主品牌为主的商用车或者说柴油车行业,能省钱就尽可能省钱是比较突出的,这个群体的超标情况也是非常突出的。柴油车的一次上线合格率在50%到60%,路检路查现场检查的信息显示,大货车的达标率大概在一半。车是一方面,在油品和使用者共同的因素影响下,造成了这个结果。”

  田为勇表示,环保部将建立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督检查及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制度,配合质检总局研究建立环保召回制度;今后,机动车环境管理也将被纳入环境保护监测和监管执法体系。

  田为勇说:“下一步我们对机动车污染监管,一方面是企业自律、加强管理,利用信息公开要求企业负责任地对社会公开(生产信息),另一方面加强在用车的监管。对于生产厂家,我们会采用双随机的方式进行抽检监管,这样能够及时发现一些新生产车辆存在的问题。”

编辑: 张潇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