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高铁成闪亮名片

2018-01-06 08:2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6日消息(记者刘会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海外民众面前提起中国,他们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东方文明古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标签,还是中国武术、中国美食等颇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在他们心目中,中国的整体形象又能打多少分呢?

  为了解国际社会对2016年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今年3月份到7月份,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在全球22个国家,针对18—65岁的当地居民展开了一项调查,并在昨天(5日)发布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这也是该机构参与开展的第5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本次调查报告都有哪些内容?中国的国家形象又有哪些变化?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按照十分制来衡量,2016年以来中国国家整体印象得分为6.22分,其中,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印象总体好于发达国家,但发达国家的涨幅超过发展中国家。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表示,“这几年,尤其是近三年以来,我们国家形象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状况。6.22分,如果按通行的国际相关调查的可比口径来说,它相当于对中国形象的好感度。换成百分比的话,大约有62%的人对中国国家形象有好感度。一般来说,超过60%就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形象的数值了。”

  于运全介绍,从调查情况看,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成为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中国国家形象坚实的基础仍然是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或者是持续发展的认可度越来越高,2013年只有17%,到今年调查报告中高达33%。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成为新时代中国形象的重要加分项,海外认知度也在逐年提升。2016—2017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海外受众认知比例已经从2014年的6%增加到18%,在印尼、印度等沿线国家的认知度更是达到40%以上。

  于运全讲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前两天我们开会,碰到一个刚从欧洲回来的访问学者,说他在欧洲,凡是跟他讨论中国问题的,都会讨论到‘一带一路’是怎么回事,会给我们的发展、研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应该说,现在这个话题还是在持续高涨,成为一个国际的热门话题。”

  在海外受访者眼中,中餐、中医药和武术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三大元素。其中,近八成海外受访者接触过中餐,三成接触过中医药文化。海外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中,高铁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一张闪亮名片,“在所有的科技成就当中,高铁是30%-40%的海外认可度,高居第一,其次是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和超级计算机,中国科技创新的能力越来越赢得国际认可。”

  品牌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海外受访者的熟悉程度来看,排在前5位的中国品牌依次为联想、华为、阿里巴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中国银行。不过,质量问题仍然是阻碍中国品牌在海外发展的主要因素。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分析,今天(5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63%的海外受访者对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表示担忧。中国产品是海外民众感知和了解中国的重要介质,它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人、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这个问题事关整体、事关全局。产品质量问题依然不能忽略。

  于运全认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应该是中国品牌未来的努力方向,“因为现在海外受众的标准,其实包括我们在国内一样,大家(对产品的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希望中国的产品除了物美价廉以外,在品牌知名度、在使用的舒适度方面,包括售后服务方面都应该能能跟国际顶尖的产品、品牌相媲美。”

  当前,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和贡献越来越大,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猜忌也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等国际舆论此起彼伏。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除了补齐短板以外,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我去了全世界100个左右国际城市,刚开始去这些城市,所有的机场里面几乎看不到任何一本中国人写的书,这些年机场逐渐出现了中国人写的书。中国学者写的书能够在国际各大机场的书店里面卖,那就说明中国话语权又出去了。在大的背景下,怎样客观描述中国的贡献,怎样推进中国形象传播,我认为任重道远。”

编辑: 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