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足协财务顾问公布联赛收支:2016赛季中超亏损约40亿

2017-12-06 08:5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记者张闻)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6—2017赛季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大幕已经落下,但围绕中国足球联赛乃至整个中国足球的话题依然热度不减。连续几个赛季的烧钱之旅,让中国职业足球在国际足坛异军突起。不提水平,单就资金的投入,已经可以同西甲、德甲、意甲相比肩。不过看上去,现在中超突出的还是烧钱能力,赚钱能力又如何?

  本月4日、5日两天,在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财务风险防范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际足联、亚足联、欧足联、西甲联赛、美国大联盟、拜仁足球俱乐部的专家代表以及国内足球界的代表一道,分析国内俱乐部财务成本现状,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赛季中超各个俱乐部总体亏损约40亿元人民币、中甲各俱乐部大约亏损8亿多人民币。“金元时代”下,中超、中甲距离“自负盈亏”还有多远?怎样才能做到既不被钱困死,也不被钱烧死?

  2010-2011赛季,中国职业联赛正处在谷底,广州恒大俱乐部通过6亿投入,换来冲超当年即夺冠的奇迹。由此也拉开了联赛金元时代的序幕。当时人们都觉得许家印“疯了”。而如今,在中超,俱乐部经营的平均成本都比许老板那年砸的6亿多了8800万。

  中国足球并非没见过钱,相反我们经历过资本的青睐与抛弃。所以对于投资过热,人们从开始就保持着天然的警惕。足协副主席张剑表示:“这个市场曾经非常热,但是也曾经非常冷,有钱烫手的时候,也有裸奔的时候,所以如何保持财务公平?既不被钱困死,也不被钱烧死,这对于足球人而言真的很重要。限制短视高风险的投机行为,引导俱乐部逐步实现合理的投资结构,维持行业投资的热度,预防市场的投资泡沫。”

  脱离“烧钱之旅”亟需中国方案

  为了抑制俱乐部在球员转会市场疯狂采购,最后像无底洞一样亏损。今年,中国足协推出了类似于“奢侈品税”的“引援调节费”。所有亏损状态的俱乐部,消费外援每人超过4500万人民币,内援超过2000万人民币的,转会费都要自动乘2,其中一半进入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终于到了年底算总账的时候,发现绝大多数中国俱乐部距离“不亏钱”的“小目标”还需努力。普华永道财务审计合伙人张羿表示:“2016赛季中超俱乐部总收入70.82亿元,总成本110.14亿元。中超联赛收入最高的俱乐部是收入最低的俱乐部的50倍。我们所有俱乐部的总成本还是远远大于总收入的,在联赛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存在亏损问题。”

  既然亏损仍然是个普遍问题,未来中超俱乐部在球员交易市场的成本将大大提升。新政有没有可能最后变成法不责众呢?足协副主席李毓毅直言,绝无可能,“对于引进球员的调解费,我们会按照今年的规定坚持下去,不会变化,调节过来的钱并不是中国足协要,而是要把这些钱都投入在青训事业和公共的足球事业上。”

  事实上,为了达到收支平衡,逃避财务公平法案,国际上也有俱乐部玩“手段”,比如投资方,用子公司给俱乐部商业赞助,这样就可以做大账面上的收入。这也提醒我们,“开源”固然主要,但更重要的是源水从哪儿流来。而目前中超俱乐部的收入来源,大头恰恰就是商业赞助,占了64%。普华永道财务审计合伙人张羿表示,目前中超俱乐部在门票和对其他周边产品进行开发方面仍存在短板,商业化程度过于单一,“各个俱乐部的商业化程度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甚至包括一些豪门,有历史传统的俱乐部的衍生品收入还是非常小的比例,这还是未来俱乐部提升商业化,我们叫开源节流。开源的一个重要方式。”

  说是国际研讨会,所以这两天也有包括国际足联、欧足联、亚足联、美国职业大联盟等“国际友人”给出了他们解决足球俱乐部光烧钱、不挣钱的方案。比如德国联赛卖周边卖出了心得、英超光版权收入就能让中小俱乐部日子过得滋滋润润。总体来看,足球联赛内财务公平是大势所趋。只是对于尚处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职业联赛而言,经验易听,不易学。俱乐部想要真正翻过盈亏平衡点“0”的这座山,还是得靠自己提出中国方案。

编辑: 王笑蕾
关键词: 足协;“烧钱之旅”;商业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