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大徐瑞华团队破获肝癌“身份指纹” 肝癌早诊早治或将实现重大突破

2017-10-11 07:1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广州10月11月消息(记者郑澍)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时间10月10日凌晨(格林威治时间10月9日),国际学术顶尖杂志《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发表了一篇关于肝癌早期诊断的文章,破获肝癌的“身份指纹”,在肝癌早诊早治问题上实现重大突破。这篇论文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昨天(10日),央广记者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肿瘤医院院长徐瑞华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康教授一同带领中美科学家团队,历时五年破获肝癌“身份指纹”,攻克了该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通过检测少量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新方法,与原来常规的甲胎蛋白检测相比,将肝癌的漏诊率降低一半以上,能帮助医生发现更多的早期肝癌患者。

  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为78.3万和74.6万,其中我国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高达46.6万和42.2万,均占全世界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的50%以上,是危害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肝癌患者越早得到确诊,治疗效果越好。但原有的甲胎蛋白AFP诊断方法,检出肝癌的敏感性仅有60%,这意味着,如果仅通过甲胎蛋白检测,平均每100个肝癌患者中,将有40个会漏诊。

  基于这个背景,人们就不难理解这次新方法的突破意义之重大。

  徐瑞华教授与张康教授带领的中美科学家团队经过长时间探索,通过检测少量血液中循环肿瘤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终于找到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新方法,实现对原有诊断方法效果的全面提升。

  什么是甲基化?徐瑞华教授解释:“甲基化实际上就是基因变异的一种形式,基因变异有多种形式,这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抓住这种形式,应用到临床诊断。”

  人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是找到肝癌“身份指纹”的一把钥匙。徐瑞华表示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我们开启了一扇大门,通过血液‘身份指纹’来早期诊断肝癌,并且同时还可以检测他的预后,预测肿瘤病人肝癌病人预后的情况。”

  这个突破来之不易,是中美两国科学家团队在艰苦探索中先后攻克了一系列技术壁垒,终于从40多万个候选位点中分别寻找到10个早期诊断和疗效相关以及8个预后相关的位点。

  徐瑞华说,如果打一个比方,就像破获了肝癌的“身份指纹”,让即使是很早期的肝癌病灶也无所遁形,“我们现在的做法是通过血液当中,来找循环血中的DNA,这个DNA实际上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当中的身份指纹,我们把非常微量的‘指纹’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我们可以反映到肝癌肿瘤本身的情况,通过这个我们可以诊断出来肝癌。”

  徐瑞华还表示,这个成果将很快在医院进行应用,可以在无创条件下,通过检测微量血液发现肝癌标志物,检出率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5毫升,我们就可以看看是不是有肝癌的诊断,因为我们诊断率非常高,敏感性达到85%以上,比传统的用甲胎蛋白诊断肝癌高出很多。”

  徐瑞华表示,在未来,对于其他癌种的检测筛查领域,也将起到引领作用,“这是一个全球首创,并且将引领整个在血液甲基化诊断筛查的重要研究。”

  徐瑞华教授和张康教授带领的团队将继续研究血液中循环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其他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肿瘤中的应用,力求为这些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监测与预后预测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肝癌;“身份指纹”;徐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