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小目标在路上·中国脱贫攻坚样本调查]健康扶贫的“阜平之路”

2017-10-07 09:3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7日消息(记者李行健 钱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河北省为例,在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当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占到了四成以上。“病倒一个人,垮掉一个家”,健康扶贫工作是扶贫攻坚战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太行山深处的阜平

  如何让贫困人口“健康脱贫”——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得病?记者走进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寻找“药方”。

  河北阜平县照旺台村的老张今年70多了,按他的话说,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可是这一次,9岁小孙女的意外让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也撑不住了。回想起6月23日那一天,他和老伴的脸比村后的山还严峻。“她中午回来做作业时突然鼻子里流血不止,大人起初以为是中暑、感冒,没想别的因素。后来着了急,马上到县医院,医院化验血项特别高。转院到河北省儿童医院做进一步治疗,病情相当急,诊断出来,说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把我们都吓懵。”

  

  记者李行健与老张老伴交谈

  老张老伴说,“问了县里的几个医生,说这个病治好了得一百多万。去哪弄这一百多万?亲戚都不是有钱的,借倒也能借下,可怎么还人家?”

  老张的大孙女也就是小孙女的亲姐姐,正打算考研究生。是让姐姐继续读书,还是去填妹妹治疗费用的“无底洞”?这个艰难的选择题摆在了全家人面前。

  老张老伴说,“闺女前两天打过来电话说还是不考了,她爷爷说要考。”

  老张老伴:她妹妹说的话更让人听了心里难受,她说姐姐一定要顶住,家里全指望你了。她知道自己是白血病。她问爸爸,爸爸不告诉她,问妈妈,妈妈也不说。

  记者:但孩子自己心里清楚。

  老张老伴:最后孩子说,我不问你们了,问你们你们太伤心,什么她都懂。

  记者:这么小就这么懂事。

  老张老伴:可懂事了这个孩子。化疗什么的那么难受,都坚持住了。原先胖乎乎的,现在瘦的跟个麦秸秆似的走不了路了。这样她爸爸也没法去打工了,他爸爸得背着她。

  对老张家来说,不必说治疗费用,眼下住院的押金都成了一道过不去的坎。情急之下,老张的大孙女只好去网上发帖筹款。没想到很快接到了一个电话,说她妹妹的情况符合阜平县4月出台的政策,申请之后妹妹的治疗费用可以全额报销。“正在筹钱时孩子接到一个信息说不要着急,有党的政策和社会的关怀,家里的难关一定会度过去。有事情就跟我联系。她回来跟我一(说),我以为是骗子。正在我们说的时候,陈主任的电话来了,把县的政策说了。第二天救助办、乡、村、卫计、民政(工作人员)来到家里,都是为救孩子。我活了七十多年,深受感动。”

  老张说的政策是阜平县的农村重特大疾病救助,而老张说的陈主任是县人社局医保中心的主任陈永菲。

  陈永菲介绍,“今年四月份县里出台了一个重特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对于农村贫困人口患几种大病,成立了一个1000万的大病救助基金库。有的患者住院时押金都交不起,生病了没有钱住不了院,住不了院就没有报销。我们四月份出台的这个政策是对于交不起押金的给予垫付住院押金,由卫计部门帮他联系就医医院,县外的医院也可以垫付。”

  翻过一座小山头,我们又跟着扶贫干部来到史家寨村。村民小闫正在被尿毒症困扰,每隔两到三天就要坐着摩托,走三十里山路到县医院做肾透析。

  扶贫干部:这次过来,看你气色比过去好多了。

  小闫:过去那时候又瘦又黑。

  记者:最早是什么时候感觉身体不舒服的?

  小闫:感觉身上没劲,从09年开始检查出来是这个得透析,那时确实接受不了。

  记者: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爸爸?

  小闫:嗯。

  记者:现在赶上医保的政策,经济压力是不是小了好多?

  小闫:对,现在每次透析完,自费8块多钱,压力比过去小多了。

  扶贫干部:透析一次380元,但现在自费只需8块多点。

  小闫:要是没有这个政策,我真是没法活。

  有了政府的健康扶贫政策“兜底”,常年背靠大山的阜平百姓,如今找到了新的“靠山”。

  陈永菲介绍,2015年开始,三项医保政策大病及慢病再补偿的实施方案,自付费用在一万元以上的,按百分之八十报销,门诊慢性病,年度自付费用在二千以上的,80%报销。60岁以上参保人员县域内住院,合规医疗费用100%给予报销。

  对于贫困户的压力小了,财政的压力是不是就大了?陈永菲表示,全员参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群都是由财政缴纳参保费用。

  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贫,最忌讳的就是“撒胡椒面”。如何找到最需要的人,让老张和小闫们心里有“底”,是阜平卫计系统等健康扶贫力量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北大人民医院骨外科专家关振鹏在义诊现场

  看病需要“钱”,更离不开好大夫。北大人民医院骨关节科的主任医师关振鹏,晚上刚做手术就出发,凌晨三点半赶到了阜平县,准备第二天的义诊。

  关振鹏表示,“很多病人没有机会到北京的大医院做手术,我们有时候会在周末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出诊,一是帮助当地的病人解除痛苦,再是教会当地医生怎么做这个手术,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和关大夫来自同一个医院的心内科专家王鲁雁也参加了义诊,她已经在阜平县人民医院定点帮扶了一个多月。在她看来,除了动“手术”、治“大病”,慢病管理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健康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对老龄化严重的山区县来说,这“一公里”并不好走。

  记者:您觉得县医院和北京的三甲医院相比,最需要帮扶的是哪些地方?

  王鲁雁:最需要帮扶的主要是人,是医生的素质,没有政策就留不住人。他们都连续好几年招不着大学生,没有人愿意来。但总体来说这几年还是有变化。

  记者:您今天都看了哪些病人?

  王鲁雁:我今天上午看了四五个搭桥的,搭桥术后回来的有很多药都停了,有的心绞痛还在发,像高血压、冠心病,这种病人需要慢病管理,慢病管理是有规范的,我们有很多指南,管理不是这么困难。

  10月的阜平已初露寒意,但只要站在太阳底下,身上都是暖烘烘的。老张的小孙女现在已经顺利住进了河北省儿童医院,医生说救治很及时,病情没有被耽误,老张紧锁的眉头也终于舒展开来。

  无论是“大病”救治,还是特殊慢性病管理,从2015年到2016年阜平县先后试行对参加新农合大病患者及特殊慢性病患者进行再补偿,建立了农村60岁以上老人县内住院合规费用100%报销机制。今年阜平县还建立了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兜”住了医疗费用的底,更“兜”起了困难群众的日子。健康扶贫的“全国难题”,太行山里的阜平人先行先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编辑: 倪艳楠
关键词: 健康扶贫;因病致贫;政策